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6万平米的智能化生产基地里,赛升药业正以年营收14%的研发投入强度,驱动着神经修复、免疫调节等领域的创新迭代。其自主研发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作为国内首个通过临床有效性验证的神经节苷脂钠制剂,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和帕金森病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通过阻断谷氨酸毒性、稳定细胞膜结构等四重机制,该产品已形成覆盖全国的三级医疗网络,2023年神经系统用药贡献11.71%的集团营收。
公司构建的"三链融合"创新体系正改写行业规则:在生物大分子纯化平台,抗体药物纯化效率提升至99.8%;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突破基因编辑效率瓶颈,实现多肽药物规模化生产;智能制剂车间通过工业4.0改造,将产品不良率压降至0.03%。其与天广实合作的K11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已进入BLA申报冲刺阶段,有望填补国内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空白。
作为两度抗击重大疫情的"老兵",企业展现硬核担当。2020年紧急复工时实施全员核酸检测、专车通勤等12项防疫举措,保障免疫调节药物稳定供应。累计向湖北捐赠价值700万元药品,并开发出口服胸腺蛋白肽固体粉,将免疫调节治疗场景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这种"战时研发"能力,折射出企业应急响应机制的成熟度。
生态重构
在300人研发团队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的攻关小组,正将AI算法导入药物发现环节。其建立的智能药物筛选平台,使先导化合物发现周期缩短60%。通过战略投资易合医药打造的吸入多肽药物开发平台,已突破干粉制剂稳定性难题,即将开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新纪元。
价值裂变
企业创新生态显现出强大的外溢效应:与吉林鼎参堂联合开发的膳食补充剂,将神经节苷脂应用场景拓展至健康消费领域;在合成生物学赛道布局的3家被投企业,正推动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落地。这种"治疗+预防+康复"的全周期产品矩阵,完美契合健康中国战略的纵深需求。
全球竞速
面对全球生物医药竞争格局,赛升药业启动"北斗计划",在波士顿设立创新中心吸纳顶尖人才,其自主研发的纳米载药系统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通过H股全流通等资本运作,企业正将中国智造的治疗方案推向更广阔市场。
站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赛升药业以"硬科技+软生态"的双轮驱动模式,诠释着民族药企的进阶之路。当实验室的分子结构解析与临床端的真实世界需求深度耦合,这家26岁的创新主体,正用科技重绘生命健康的未来图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