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拾光营地的模拟火场腾起橙色烟雾,十岁的李晓明用湿毛巾紧捂口鼻,在教练哨声中躬身穿过障碍——这是千名青少年"安全突围"的日常训练场景。7月8日开营的暑期安全教育夏令营里,道滘镇的在地学童与外来"小候鸟"们,正通过五大沉浸式课程锤炼生存技能。当防溺水教练托起落水假人示范施救时,岸边三十双小手同步比划着力点;心肺复苏课上,孩子们按压训练假人的指节因用力泛白,教练的计数器定格在"每分钟110次合格"的急救黄金标准。
在由集装箱改造的狭窄通道里,防踩踏课程正上演真实压力测试。12岁的王乐乐双臂交叉护住胸腔,螃蟹步横向移动时背包带突然被卡。"别拽!侧身卸包!"教练的吼声穿透嘈杂,这组源自人群踩踏事故的保命动作,让在场家长陈女士攥紧的拳头渐渐松开。相邻的网络安全教室则充满科技对抗——全息投影模拟出钓鱼链接陷阱,孩子们用特制光笔戳破虚拟诈骗弹窗,欢呼声在识别出第7个高危账号时达到顶点。
营地300亩生态空间成为天然教场。消防水带沿玫瑰湖岸蜿蜒铺展,孩子们轮番扛起高压水枪冲击靶标,水雾中映出党史教育馆的琉璃尖顶。当烧烤区的炭火被故意引燃成教学火源,灭火器保险栓拔除的咔嗒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时,足球场变身应急疏散营地,头戴荧光手环的"安全小卫士"们,在手机灯光指引下完成盲区逃生演练。
这场由九曲创意产业区托底的公益实训,正改写传统安全教育的范式。营地负责人指着地铁1号线闪烁的站牌:"明年要扩建AR火灾模拟舱,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真正的安全超人。"当最后一组学员在繁星下练习伤口包扎,绷带缠绕的不仅是伤口模型,更是道滘献给暑期孩童的生存铠甲。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