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美团骑手李伟强的外卖箱里,防蚊喷雾与订单挤在一起。这位刚在城中村奶茶店后厨拍下积水桶的"兼职巡查员",指尖在手机屏快速滑动——"防蚊媒全莞拍"小程序地图上,他上报的第17个隐患点已显示"已受理"。此刻,数十个快递站点的晨会上,上千名身着各色工装的小哥正接收相同指令:"送件路上多看一眼角落容器,拍照上传就是立功!"
车轮上的防疫哨
在顺丰速运营业点,党员志愿者张琳拆开教学模型:矿泉水瓶盖大小的水洼里,二十余只孑孑正扭动。"别小看这点积水,够养一窝伊蚊。"她指导骑手放大拍摄焦距,"尤其注意废弃轮胎和空调排水管。"这些曾奔忙于送单的身影,如今在接单间隙紧盯三类目标:
背街小巷的废弃盆罐
商铺后厨的储水容器
社区绿化带的隐蔽死角
某小区物业经理的手机弹窗频闪,11:03快递员王磊上报的"3栋垃圾房积水"工单,11:17保洁员已清理完毕并上传反馈图。这种"骑手发现-系统派单-属地处置"的闭环,让防控响应缩至15分钟内。
党员牵起的红色纽带
"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陈国雄的记事本里,记录着动员逻辑:
7月12日 联合快递企业党支部制定激励方案
7月18日 在23个站点铺设防蚊物资角
8月3日 首场小程序操作培训覆盖600骑手
韵达网点墙上,"防蚊先锋榜"实时更新着积分排名。骑手每有效上报1处隐患积5分,月度冠军可兑换充电宝、冰袖等实用物资。"比单纯说教管用。"站长指着榜单前三名——这三人上周发现城中村天台积水桶27处。
毛细血管级的防御革命
傍晚暴雨初歇,饿了么骑手黄明辉在送餐途中绕行老旧小区。手电光柱扫过车棚角落时,他对着生锈的婴儿车框架连拍三张——铁管凹槽里晃动着新鲜雨水。几乎同时,镇疾控中心大屏弹出预警:该区域48小时内第二次发现高风险孳生地。
"他们熟悉每条暗巷,胜过专业巡查队。"大岭山镇卫健办负责人调出热力图:骑手上报的327个点位中,41%位于专业网格员日常路线盲区。当某生鲜超市冷库排水槽的隐患被顺丰小哥曝光后,防控专班连夜修订了商业体检查清单。
新就业力量的治理答卷
夜色中,李伟强的电单车驶过刚处置完毕的积水点。他的接单APP不时弹出防蚊知识弹窗:"您途经南一路历史高风险区,请留意花坛积水。"这种深度嵌入工作场景的防控参与,正催生意外效益——某快递站统计显示,骑手意外伤害率同比下降12%,"因为大家学会观察环境细节了。"
随着更多快递企业加入,这支车轮上的防疫军团将持续扩容。当骑手们明黄色的工装掠过街巷,防蚊物资包上的党徽标识在路灯下隐约反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