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档案馆一楼展厅内,白发苍苍的何老颤巍巍抚过玻璃展柜。8月4日上午九时,《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花名册》泛黄纸页在射灯下显现"王作尧"的签名,老人喉头滚动:"这是我父亲战友的笔迹。"此刻,182份档案正揭开尘封历史——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档案馆联合东纵纪念馆等单位举办的抗战文献展即日启幕,将持续至12月31日。
"日寇暴行"展区骤然暗下。1938年石龙火车站航拍图在巨幕铺开,烧焦的房梁特写旁陈列着《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训令》原件。年轻妈妈蹲身指着展签对女儿低语:"这是太奶奶藏粮的地道图纸。"相邻展柜里,1942年《东江纵队成立宣言》的蜡染布卷旁,智能屏正循环播放百岁老战士的口述影像。
预约导览员陈颖的激光笔停在"浴血奋战"主题墙。当讲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章节,她点触电子屏调出秘密交通线动画:"茅盾先生伪装药商途经莞城时,用的就是这种藤药箱。"展厅中央的环形剧场里,五名小学生正通过体感设备"拼合"被炸毁的榴花塔——当虚拟塔尖最后一块砖归位,墙面骤然亮起八十盏电子长明灯。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开展首日已接待12个预约团体。南城中心小学的教师团在"英雄壮歌"展区驻足最久,带队的张老师抄录着《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中的校友姓名;东莞军分区的军官们在智能档案库前扫描二维码,手机立即接收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数字地图。档案馆西门咨询台前,"i莞家"预约提示牌被反复举起——团体参观者扫描小程序码时,预约栏已排至三日后。
闭馆铃声响起时,何老在留言簿上画出东纵臂章图案。窗外晚霞浸染体育路,新换的展期公告牌在暮色中闪光:未来五个月,这些泛黄纸页将继续见证老战士与红领巾的隔空对话。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