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潮绣工作室近日举行庄重拜师仪式,市级非遗传承人蔡小苹新收十名弟子。这场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折射出东莞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层实践。新弟子中三人为"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结缘的广东科技学院教师,四人来自东莞市民艺术夜校学员群体,另三人系非遗实践老师培训班培育的校园传习者。三类不同来源的弟子构成,正是东莞文化惠民工程成效的立体注脚。
十余年来,东莞市文化馆持续打造三大文化品牌:深耕校园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面向市民的公益艺术夜校,以及培养传习人才的非遗教师培训班。这些项目形成精密衔接的培育链条——非遗进校园将莞邑文化植入青春土壤,艺术夜校为普通市民敞开艺术之门,师资培训则筑牢传承根基。不同年龄、职业的群体通过文化纽带联结,最终在潮绣工作室汇聚成传承新生力量。
文化馆"以文化人"的理念正在开花结果。新弟子们手握绣针郑重宣誓,承诺以赤诚之心延续潮绣文脉。蔡小苹表示:"众人同心运针走线,终将绣出莞邑非遗的璀璨图景。"这种传承模式印证了黄晓丽馆长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阐述的核心理念——"文化馆是百姓的终身美育学校","要让文化成为千万人口与城市融合的纽带"。
当前,东莞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与惠民工程的深度耦合,将持续滋养城市文化生态。文化馆将持续深耕三大品牌项目,让更多市民在文化浸润中实现艺术梦想,为"双万之城"筑牢人文根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