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紫外光谱仪闪烁蓝光,研发总监陈明轻触屏幕,新型水性涂层的分子结构三维图瞬间铺满整墙——这项刚获专利的环保技术,正让玉兰集团的壁纸甲醛含量趋近于零。近日,当"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铜牌挂进东莞总部展厅,这家走过四十载的传统制造企业,凭42项发明专利与1600项设计版权完成华丽蜕变。
技术突围的艺术革命
走进玉兰的智能生产车间,数码喷墨机正以0.1毫米精度复刻《千里江山图》。操作员李师傅的手机弹出新提醒:"您参与研发的《防霉抗菌壁纸》获实用新型专利。"这正是企业独创的"创新积分制"缩影——产线工人提出的27项工艺改进,已有11项转化为专利。更关键的突破在材料实验室:植物纤维基材专利使壁纸降解周期缩短至三年,该技术已授权给八家上下游企业。
设计档案馆里藏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版权管理专员张莉调取防侵权系统:今年拦截的37款山寨产品中,某抄袭款在上市前三天被系统预警。墙面上陈列着"玉兰红"色谱专利证书,这种从故宫朱墙提取的标准色号,已成为行业通用编码。
政企共筑防火墙
莞城市场监管分局的会议室仍保留着"作战痕迹"。白板上贴着去年广交会前的备战计划:专利预警组梳理出12国技术壁垒,维权组准备37份侵权取证方案。这种"伴随式服务"源于政企共建的专利导航机制——分局引入知识产权法庭专家驻点,针对壁纸行业特有的"花样抄袭"痛点,开发出"设计要素拆解比对法"。
"专利不是锁在柜子的奖状。"分局长在授牌仪式上展示转化案例:玉兰开放16项基础专利形成的行业平台,已带动东莞7家小企业通过微创新获得衍生专利。最新统计显示,莞城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激增63%,其中联合专利占比达三成。
传统制造的智造跃迁
夜幕下的玉兰展厅流光溢彩。AR体验区里,游客扫描壁纸即可观看敦煌藻井的数字化复原过程;版权交易屏实时跳动,荷兰某博物馆刚为《富春山居图》数字版权支付费用。这些场景印证着企业战略转型——从卖墙纸到卖文化IP,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已占营收35%。
"每项专利都是破茧的裂缝。"总经理手持新获的"国家绿色工厂"证书站在专利墙前。这面由1763张证书拼成的艺术装置,在射灯下折射出传统制造业突围的锐光。随着水性涂层技术开始向家电、汽车领域辐射,玉兰的知识产权护城河,正漫溢成滋养东莞智造的活水。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