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龙舟少年舞动国赛 岭南非遗跃上顶尖舞台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6-18 10:47:30
 
  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排练厅内,十二岁领舞黄子轩俯身划桨的瞬间,绷直的脚背劈开空气,扬起的气流惊动了评委席的评分纸。6月15日,长安镇原创舞蹈《夺锦》从全国39部群舞作品中杀出重围,带着东江龙鼓的韵律闯入"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集训名单——这群东莞少年用身体语言,将千年龙舟文化跳成国家级艺术平台的通行证。
 
​  非遗基因的现代表达​
 
  编导谢志伟的创作手记里藏着破题密码。当非遗传承人陈伯在排练场演示起桨姿势时,孩子们发现传统"跪划式"与芭蕾立足尖的发力竟异曲同工。最终成型的舞蹈中,八组少年以三角阵型模拟龙舟竞渡,俯身时后背肌群绷出浪花纹路,跃起时空中转体三周再现夺锦瞬间。"传统龙舟舞多强调祭祀感,我们注入竞技体育的张力。"执排杜海指着视频里0.5秒的托举定格——这个将岭南醒狮托举技改造成的动作,成为征服评委的技术爆点。
 
  更精妙的是叙事设计。开场的昏黄光晕里,少年摩挲爷爷遗留的船桨,木纹投影在纱幕上渐变成东江波涛。当LED地屏涌起电子浪花,小演员连续十六个串翻身冲破虚拟水幕,非遗传承的隐喻不言而喻。这种用多媒体解构传统的创新,在赛后研讨中被专家称为"数字时代民俗表达的破冰之作"。
 
​  十年磨剑的美育根基​
 
  小莲花艺术团排练室的镜面墙,倒映着密密麻麻的获奖证书。团长翻开训练日志:中心小学分团的孩子每周四次基训雷打不动,寒暑集训日均六小时。此次参赛的十二名舞者中,有三人带着脚踝固定绷带上场。"他们脚背的弧度是千万次擦地练成的。"指导老师左双展示手机里的训练视频:去年端午在龙舟基地采风时,孩子们在真实船舱里反复模拟颠簸中的平衡控制。
 
  长安镇文体局的扶持清单印证着长期投入:近五年累计拨付非遗舞蹈专项经费超千万,建成三个校园舞蹈工坊,引进省级编导驻镇创作。这种"专业院团+校园梯队"的模式,使该镇近三年向广舞、北舞输送七名专业苗子。
 
​  东江韵律的远征之路​
 
  随着晋级通知书抵达,更严苛的挑战已然开启。国家大剧院排练厅的集训日程显示:八月将接受黄豆豆等名家特训,重点攻克"龙舟舞现代化"课题。少年们已收到特别任务——录制爷爷哼唱的龙舟号子作为新编曲素材。
 
  "我们要让东江水纹跳进国家大剧院。"谢志伟在返程高铁上修改着分镜脚本。当车厢显示屏掠过岭南水乡,少年们不自觉做起划桨动作,窗外的蕉林与江流仿佛也随节拍流动。这场始于龙舟鼓点的舞蹈远征,正载着东莞非遗的魂魄驶向更广阔的艺术海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