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释放政务服务革新强音:当"体重管理"与"高效办成一件事"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形成战略共振,一场刀刃向内的行政效能革命正在珠三角腹地展开。东莞以"政务服务提升年"为试验场,率先构建起"减负-赋能-长效"三位一体的现代治理体系,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这座制造业重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启动"行政瘦身计划",首创"审前服务+退休一件事"改革组合拳。通过预审机制将退休审批时限压缩至16个工作日,实现8分钟极速受理与当日审批的突破性进展,该模式已作为省级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数据显示,改革后群众办事平均等候时长降幅超三成,行政服务窗口效能指数跃升28个百分点。
在数字赋能维度,东莞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政务服务"智能生态圈"。跨境通办自助终端覆盖港澳政务事项70项,3911项跨市通办服务构建起"湾区1小时政务圈"。台港澳业务专区的智能化升级,使香港居民办理内地事务时间成本降低62%,"智方便"登记站日均处理量突破3000件次。改革成效正从数据跃升转化为民生获得感。不动产登记税费金同缴系统上线后,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归零;律师查档"一件事"改革使司法服务效率提升40%;即将落地的个体户转企、个人身后事项联办机制,将行政服务触角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东莞实践印证了政务服务改革的深层逻辑:通过流程重构打破部门壁垒,依托数字技术重塑服务形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这种"制度创新+技术驱动"的双轮模式,为破解"放管服"改革深水区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东莞政务数据局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建立动态事项清单机制,重点攻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协同办理难题,推动行政效能革命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深化。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