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供水动脉的轰鸣声中,近百名香港中学生于2月20-21日踏上"一脉相连饮水思源"的东江水溯源之旅。这场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导的实地考察,以铁腕数据揭开国家战略工程的神秘面纱——历经60年风雨的东深供水工程,累计输港淡水300亿立方米,至今仍支撑着香港近八成用水需求。
在太园泵站的巨型机组前,香港高主教书院学生张焜杰凝视着每秒40立方米的输水速度,直言"数字背后是祖国的战略定力"。这座始建于1965年的"生命线工程",历经四次大规模改造,构建起从东莞桥头到深圳水库的智能化输水网络。深圳水库的无人机巡检系统更让学子们惊叹:直径2.8米的输水管道犹如钢铁巨龙,在北斗定位系统护航下昼夜不息。香港水务署总化验师蔡德业透露,为迎接供港60周年里程碑,粤港双方已启动水质联防联控机制,大湾区供水机构的技术交流会频次提升30%。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负责人成忠理强调,粤方正推进《东江水量调度条例》修订,通过立法手段确保香港日均获水260万立方米,水质达标率连续18年保持100%。
莞讯网观点:东深供水工程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象化呈现。当香港青年触摸到输水管道的金属质感,实质是在感知祖国发展的脉搏跳动。这项跨越甲子的战略工程,正以每滴东江水为墨,书写着"一国两制"下资源保障的新范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