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莞两会召开在即,市政协委员王庆余携两份重磅提案引发关注。2月22日,东莞日报"两会预热"系列报道聚焦这位深耕社会工作领域的委员,其关于"慈善+社工"联动机制建设及失智老人社区支持体系的建言,展现出基层治理创新的破题思路。深耕志愿服务十余载的王庆余委员,今年瞄准社区慈善资源整合痛点,提出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机制。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东莞社区慈善存在机制衔接断层、资源利用碎片化等突出问题。为此,他建议在全市推广社区慈善基金(会)模式,形成"取之社区、用之社区"的闭环资源网络,依托全市136个"双百工程"社工站建立标准化服务阵地,开发需求与资源智能匹配系统。值得关注的是,提案首次提出制定《社区慈善捐赠激励办法》,探索慈善积分与公共服务挂钩的创新机制。
在老龄化社会压力下,王庆余将另一提案聚焦失智老人社区照护体系。调研发现东莞现有社区失智照护服务覆盖率不足15%,专业康复资源下沉存在明显阻滞。其解决方案提出构建"医疗-社工-志愿者"跨专业合作团队,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增设认知障碍康复专区,并创新推出"喘息服务+家庭照护培训"组合套餐。更富前瞻性的是建议建立社区失智老人电子档案,通过智能手环实现实时健康监测。
莞讯网观点:王庆余委员的提案直击基层治理痛点,其"慈善+社工"协同模式为东莞城市软实力提升提供了可操作的制度样本。在老龄化加速的当下,构建社区化失智照护体系更显民生温度,期待政策创新真正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