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村焕新颜,非遗活化正当时。在寮步镇西溪古村,修缮后的莞香体验馆成为观察东莞非遗传承的鲜活样本。市政协委员、西溪古村活化负责人廖芬芳近日提出系统性方案,剑指非遗传承断代、创新乏力、传播薄弱三大痛点,呼吁将东莞打造为大湾区非遗传播高地。
数据显示,东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27项,但青年传承人断层率超60%,数字化转化不足30%,产业链缺失导致年产值不足千万。廖芬芳直指症结:"静态展陈难以触达Z世代,非遗需要与现代生活建立强连接。"其提出的"三位一体"传承网络引发关注:市级非遗综合体将打造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莞香制作可视化追溯;镇街分基地聚焦莞草编织、麒麟文化等特色IP;百个社区传习点配备VR设备,构建15分钟非遗体验圈。值得关注的是"非遗焕新"四大工程:开发非遗APP、设立潮玩盲盒、打造非遗主题音乐等创新举措,试图在数字传播与产业融合中寻找突破口。
机制保障方面,提案建议设立非遗产业创新基金,实施传承人梯队计划,建立"活力指数"动态监测体系。税收减免、生活补贴等政策组合拳,直击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痛点。
莞讯网观点:非遗活化不是简单的文化保育,而是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重构。廖芬芳提案的价值在于构建了"数字赋能+产业造血+制度护航"的系统解决方案,其提出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恰是破解非遗传承密码的关键。当莞香遇见区块链,当麒麟舞碰撞潮玩经济,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或将重塑东莞的城市文化基因。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