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不少东莞市民的手机被四辆贴有“砸一个亿看看”字眼的牧马人车队刷屏。这是东莞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一次广告活动。
当天,数家P2P莞企参与“5·18互联网金融理财节”,推出抽奖、返现金等大促优惠。与之相呼应的是,在东莞的高楼大厦和居民小区里,包括大量退休老人在内的投资者被一款款“安全赛银行”“100%本息保障”“年收益高达20%”“注册、充值立返150元”的P2P理财产品所吸引。
由于低门槛、无规则、缺监管导致的行业乱象频发,P2P在国内成为高风险投资,平台跑路、市场诈骗时有见诸报端。
在东莞这个民间借贷庞大的市场,P2P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东莞P2P既面临行业“先天不足”的共性风险,也面临自身存在的问题。
P2P野蛮生长
2014年国内P2P行业全年累计成交量达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东莞至少有30多家本土P2P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团贷网平台累计交易额号称已超过50亿元。
5月22日下午,南城菊香苑小区,尽管下着细雨,但W网贷公司体验店里已有几位大伯大妈,似乎正在开非正式的小型投资说明会。
一位挂着“理财顾问”头衔的工作人员正在讲如何防范理财风险,如何选择安全的P2P产品。不过,仔细一听,这位工作人员并没涉及W公司产品的具体风险情况,而是立马由另一位“理财经理”介绍公司的理财产品,称保证年化收益率最高能达20%,网站交易额已达1500多万元。
见几位大妈有投资意向,该经理说当场注册、充值都有抽奖、返现等奖励。他还强调,这款产品不是随时都有,要有满足条件的房产作为抵押后,才能推出新一期。
W公司理财产品如何保障安全等细节在大伯大妈的笑声中被省略了。即使工作人员后来问大家对产品、风险等有什么疑问,也没有人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多位到会的大伯大妈最终都完成了注册、充值。
这样的情景,正是东莞P2P行业的一幕。
所谓P2P网贷,是随着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2005年,英国和美国纷纷出现利用网络平台让借款人和出借人自行成交的新型业务模式,这一新型网络贷款模式迅速发展,并于2007年引入中国后快速兴起。
在东莞,由于有着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P2P网贷公司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东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东莞至少有30多家本土P2P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团贷网平台累计交易额号称已超过50亿元,而第二大的友贷网的平台借贷总额则号称达2.7亿元。
这一数量还在快速增长。记者统计行业资讯平台“网贷之家”上的企业宣传栏发现,2014年7月到2015年春节前,半年多东莞就新增了10多家P2P网站,其中包括微贷在线、安信聚贷等五六家本土企业,以及外地企业在莞分部、子公司等。
事实上,2014年被视为国内P2P野蛮生长的一年。根据“网贷之家”数据: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0.99%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达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2014年新增网贷平台超900家,达到1575家,投资人数为116万人。1500多家平台去争夺百万投资用户,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门槛低,是导致P2P网贷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团贷网总裁张林说:“门槛低,让许多人假借P2P平台为自己谋利。其中一些做实业的企业老板,由于贷不到款,通过成立P2P平台,将平台上的资金输送到其实业上去。另外一种就是纯粹诈骗,等资金集资到一定程度,就携款跑路。”
新创一家P2P网贷平台门槛有多低呢?“租个小办公室,招上几个打电话的客服。除了注册资金,可能最大一笔开销就是一套P2P系统。”东莞福元运通小贷中介公司总经理孙艺告诉记者。
记者致电深圳一家号称服务了几十家P2P企业的IT系统开发商询价,其中最高价的一款P2P系统为3万块钱,其后每月只需要几百块钱的维护费用。“这种系统你最低也可以几千块买到,自己搭服务器,不过那种不安全,基本是裸奔,连个QQ病毒都搞不定,你的钱能放在那里么?”
走样的P2P模式
在国外,P2P平台最大定位是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是信息中介功能,而不是资金归集。从国内出事的P2P看,几乎都涉及资金池和非法吸存,属于伪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P2P平台有三大盲点:无监管机构、无行业标准、无准入门槛,因此造成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公司以超过30%、40%的高收益承诺大肆圈钱,但钱到手后放贷根本无法实现如此超高收益,草台班子很快遭挤兑甚至停业关门。同时,假标、假合同泛滥成为行业中公开的秘密,资金轻而易举地被挪用。一些投资小且脆弱的平台还常常遭遇黑客攻击,平台瘫痪屡次发生,投资者人心惶惶。
对此,监管层也开始发力。去年11月25日,央行条法司为包括P2P网贷平台在内的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开出了三点风险警示,明确“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
但目前,大多数P2P网贷公司,仍游走在央行三点风险警示的边缘。其中最受诟病的就是资金池模式。国内多家媒体调查显示,目前P2P企业中,九成以上都形成了事实上的资金池,即需要投资者将资金先打进公司账户。
“这让原本作为信息中介的P2P平台成为了资金中介。”省金融办金融发展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这不但极易触及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底线,容易导致资金挪用,也使自己面临巨大经营风险,单个项目风险暴露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项目和客户的资金损失。
在国外,按照业内观点,P2P平台最大定位是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是信息中介功能,而不是资金归集的资金池,更不能动用客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放贷。但从国内出事的P2P看,几乎都涉及资金池和非法吸存,属于伪平台。
与资金池相对的则是“拆标”手法,即将长期借款标的拆成短期,大额资金拆成小额,造成了期限和金额的错配。例如,某公司欲借款1000万元,期限为1年,一些P2P平台将其拆成很多个1月标。当第一个1月标到期后,用第二个1月标投资者的钱去还上一个投资者的钱。但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当投资者对P2P平台不信任时,纷纷提现,产生挤兑。P2P公司资金只出不进,资金链便断裂。
“只要有一点坏账,就需要平台本身填补,平台只能再去借新债还旧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只能许诺高息。而为了填补高息的空白,只能尽快让一些不良贷款放出去,‘风控’二字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孙艺称,资金池模式是平台不得已为之,最后必然酿成苦果。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P2P行业综合年化收益为14.46%,与银行同期0.35%的活期存款利率相比,收益差距高达41倍。而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2014年,行业资讯机构统计的问题P2P平台总数为275家,其中诈骗类平台高达126家,占比45.8%
今年春节后不久,号称“全国最专业高收益最安全网络投资借款平台”的天力贷,运行半年后出现挤兑被迫停运,并被湖北当地警方以非法吸存立案。同时,银实贷、川信贷和东方创投等出现了提现和还款问题。
近日,深圳警方也破获了一起假借互联网金融名义、利用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的重大案件。经初步统计,这起案件涉及全国多地的投资者9000多人次,累计投资金额8亿多元。
被夸大的承诺
东莞的P2P网贷企业也大多打出了“安全赛银行”、“100%本息保障” 之类高频词汇。但这些所谓的宣传很多都经不起查证和推敲。
虽然国内连续爆出P2P平台非法集资的案件,不过东莞的P2P行业比较淡定。友贷网总经理陈芳芳表示,“东莞各P2P平台各有特色,但民间金融活跃度不高,市民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融资渠道。根据东莞企业对融资的需求程度,和东莞庞大的民间资金存量,东莞的P2P平台还处于聚热阶段,目前东莞的P2P平台还没有出现不良状况。”团贷网总裁张林也认为,东莞的P2P行业总体处于良性发展。
但这并不表明不存在问题。陈芳芳直言:“东莞部分P2P平台的组织架构存在缺陷,交易机制也有漏洞,风险管理简单化,内控机制未建立。目前不少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手段仅仅停留在线下征信、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提取风险金等相对单一的办法,尚未建立起风险的量化指标体系和风险的动态评估系统。”
张林则从行业从业人员角度分析了东莞的P2P网贷存在的风险:“东莞的不少P2P网贷从业人员是非金融从业人员,根本没有相关专业素养和经验,带来的隐患包括风险意识薄弱、平台经营不善导致倒闭跑路等。”
此外,和大多数P2P企业一样,东莞的P2P网贷企业也大多打出了“安全赛银行”、“100%本息保障”之类高频词汇。但记者发现,这些所谓的宣传很多都经不起查证和推敲。
例如,本土电商A公司于2014年7月份上线了P2P网站,并在宣传手册上号称至今“无任何逾期或坏账发生,迅速成为东莞P2P行业内最安全、透明的理财平台”。
“行内人一看就明白这是玩文字游戏,比如很可能借款大多是一年期,根本还没到还款时间。即便逾期了,这些公司至少有四五种方法做低坏账率,而且P2P的坏账本身就没个计算标准。”一位业内人士称,一般商业银行都至少有1%以上的坏账,“P2P坏账这么少,谁信?”
此外,记者询问了几家本土P2P网站在线客服,在整个咨询整个过程中,这些公司都无法告知某个标的贷款企业的翔实情况。虽然在网上能看到贷款方的部分证件,但关键信息都被抹去,也就是说,投资者根本无法确认这些企业贷款需求的真实性。
甚至,在记者的追问下,有理财顾问承认,投资者的钱并不是直接划款给下家,而是先归集公司的账户。“我们这行,谁说公司不碰投资者的钱,那肯定是在忽悠。”
而P2P企业承诺“需求企业以房、车等作为抵押债权”,贷款企业还不了钱公司有风险补偿金、担保公司有担保函,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在东莞有一个现象特别严重,那就是抵押车子时,很可能一车抵押至少两次,因为在抵押车子时,车本抵押一次,车子本身又抵押一次。”张艺对记者表示。
■记者手记
东莞P2P如何前行
目前,虽然媒体曝出了所谓的“四大红线”、“七大原则”,但在P2P监管标准上,去年以来千呼万唤的监管细则至今仍未出台。银监会创新监管部近期给出消息,监管细则的研究工作接近尾声,监管原则已初步拟定,包括对机构性质、资本金门槛、技术门槛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全维度规范。
除严禁涉足资金池、仅为信息中介等坊间已有的传闻外,银监会此次还对第三方托管、注册资本金门槛、人员素质背景、信息披露原则等做了详尽规定,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加之央行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强制性高要求,大量平台将“打回原形”。
去年,东莞市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协会,目的是通过行业自律规范本土网贷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依据相关部门的指示,将“不碰资金”设为P2P平台的红线,引入第三方公司托管资金。“将建设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设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或会添加社会民意调查环节。”该协会负责人曾表示。除此之外,协会跟政府金融部门对接相关事务,引导行业的自律工作。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自身也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和投资教育。
针对可能出现的P2P问题网站,记者结合采访和行业观点,总结了一套防范要点:
1、多方查证。首先排除是诈骗网站,如果投资金额较高,建议到P2P公司所在地进行实地察看,并将相关公司如担保公司是否有融资担保资质等核实清楚。此外,还要调查网站的成立时间,是否已经加入行业自律组织等。
2、查看P2P公司创始团队、管理团队的背景和专业素质。如果创始团队没有在官网展示,需要谨慎。此外,本地团队风险小于实际控制人为外地的团队。
3、警惕高息平台,超过20%就需要注意。对投资收益回报保持理性,18%以下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目前倒闭的P2P网贷有一个显著的集体特征——高息。
4、警惕金额过大的项目,如几百上千万。小微企业本就很少需要如此大的借款,在银行贷不到几百万、上千万,而愿意在P2P平台上付出4-5分的月息,可想而知风险难控。
5、出现资金提取等问题,应该及时与平台交涉,不能因为担心拿不回钱而放弃报警,不要采取拖字诀,以给不法分子转移资金的可乘之机。(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