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迪曼杯举办期间,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每天在场馆周边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胡国球 摄
5月17日,第14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
东莞落下帷幕。本届赛事较好地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被认为是一届圆满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
对于为苏杯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徐建华、袁宝成多次感谢,认为“当前要点赞,今后要留名”。5月22日,苏杯工作总结会在东莞召开,即使苏杯已落幕,但赛事效应、后续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徐建华谈启示
弘扬国际大赛的精、气、神
市委书记徐建华指出,通过成功承办“苏杯”,汇聚了各方正能量,汲取办会新经验,使东莞队伍得到了锻炼,城市管理得到了提升,城市营销得到了创新。接下来,要弘扬这股精、气、神,升级为全市发展的精神和动力,推进全市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他说,认识是先导、责任是动力、作风是关键,这是苏杯成功承办的三条重要经验和启示。各参会部门认识到位,以一流的理念办好赛事;强化协作,把重大责任转换为一种工作动力;无缝对接,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大合唱”。
徐建华指出,要进一步发扬举办苏杯过程中形成的抢抓机遇、争创一流、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把这些精神用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中去,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袁宝成论效应
把苏杯经验转化为发展动力
第14届苏迪曼杯赛事是东莞首次独立承办的国际重要体育赛事,也是这一大型赛事首次落户地级市。
市长袁宝成说,本届苏杯按照“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要求,各方面精心组织,较好地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是一届圆满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体现了“协同就是力量”的组织能力、“细节决定成败”的办事风格、“创新成就效果”的宣传理念、打造了“小钱办成大事”的成功范例,兑现了向世界羽联作出的“做到的必定比承诺的还多”的郑重承诺,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他说,赛事效应、后续工作还没结束,更重要的是弘扬精神、凝聚力量,将苏杯经验、苏杯激情转化为强大动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把苏杯的激情和活力注入到全市各项工作之中,有效破解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数读苏杯
529
经过了529天的精心筹备和8天的精彩赛事,“东莞版”苏迪曼杯获得了各界高度肯定。
2亿
本届苏杯让10多万现场观赛者和2亿人次的电视、网络观众充分享受到比赛乐趣。
30
vivo、东莞银行、真功夫、加多宝、嘉荣、徐福记等30多家东莞企业参与到赛事筹办。
0
赛事期间未收到任何就餐后不适报告。
0
未发生一起赛事人员人身、财产遭受侵害案(事)件,确保了所有赛事人员的绝对安全和活动比赛的顺利进行。
110
赛事共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家媒体,与东莞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场花絮
把苏杯工作人员载入东莞史志
经过529天的精心筹办和8天的精彩角逐,苏杯圆满地落下帷幕,赢得了世界羽联、国家乒羽中心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世界羽联主席保罗-埃里克·霍耶用“赛事组织非常好、比赛场馆非常好、现场气氛非常好”、“无与伦比”来点赞莞版苏杯。
鲜为人知的是,本届苏杯组委会各工作部门几乎都是东莞自己的团队。为了做好各项赛事筹备冲刺工作,工作人员一个多月来放弃了周六日的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
“当前要点赞,今后要留名。”在总结会上,徐建华、袁宝成多次感谢那些为苏杯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指出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完成任务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在赛事筹办后期更是始终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状态。
徐建华、袁宝成要求,苏杯的经历会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苏杯的精神要载入东莞发展历史,“要把这些一线的工作人员精彩一面、靓丽一面,通过不同形式,载入东莞史志”。(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