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采访团来莞聚焦“机器换人”行动及成效
“机器换人”掀起东莞工业革命新浪潮,引来各方关注。昨日,央视外语频道采访团一行24人抵达东莞,聚焦我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及成效。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从去年9月申报至今,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达到505个,减少用工30400人。
力争2020年大部分规上企业应用机器人智能装备
座谈会上,采访团非常关注东莞实施“机器换人”的时间表、预期目标等问题。
据了解,去年东莞启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由市政府设立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其中,对企业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事后奖励或贴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专项资金没有设定过多门槛,只要企业有先进的设备投入,达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效果,就基本达到资助条件。
东莞将力争到2016年,完成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力争到2020年,全市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和应用示范城市,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升级。
505个应用项目减少用工3万多人
目前,东莞主要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企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
东莞市经信局介绍,从去年9月份申报至今,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达到505个,投资金额达42亿元。数据统计,这505个“机器换人”应用项目,可减少企业用工30400人。按照普工7万/年的劳动力成本计算,一年至少节省劳动力成本21亿元。换而言之,505个“机器换人”应用项目的投资成本,有望在两年内回收。
此外,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效十分明显。东莞市经信局透露了一组数据,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89%提高至95%。
我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目标
1.到2016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2.到2020年,力争这一产值再翻一番,达到700亿元,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我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
目标
东莞到2016年将争取完成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力争推动东莞全市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相关新闻
清溪“机器换人”项目 累计投入2.3亿元
作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清溪镇大力推动镇内企业“机器换人”。截至目前,该镇内企业已报“机器换人”项目41项,共计投资2.3亿元,占全市比重6%。投资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清溪镇2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78家企业有意向开展“机器换人”,全镇掀起了机器换人热潮。
为调动企业热情,清溪镇积极走访相关企业,宣传两化融合、技改和“机器换人”政策,着力推动企业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营造创新发展氛围,构建“机器换人”工作的科研后备条件。组织企业参与市镇举办的政策宣贯会和产品技术对接会,参与培训企业达70余家,人员200人。
清溪还制订了《东莞市清溪镇实施“机器换人”工作方案(2014-2016年)》,确定“机器换人”工作的重点和计划,积极鼓励企业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力争推动全镇一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借鉴嘉兴“机器换人”工作模式,搭建清溪镇“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前期组建了以五金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为主的“机器换人”平台,为企业提供机器换人解决方案、在线专家服务、案例宣传、合作交流、项目申报等多种服务。(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