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荔枝树冠,在桥头一小共生园泥地上投下斑驳光点。六年级学生陈浩紧握三米高的摘果器,金属夹颤巍巍探向树顶红果,"咔哒"轻响后鲜荔应声坠落,树下立即爆发出欢呼。6月18日这场全校参与的采荔活动,让劳动教育浸满果香:体育老师手持枝剪示范时,三十余棵老树低垂的枝条已缠上防滑布——这是为低年级特设的"安全采摘区",锯平的枝干平铺如绿色长桌,供百名孩童跪坐挑选。
"果蒂留两毫米才保鲜!"自然科学教师李梅举着放大镜,带学生观察虫蛀果实的剖面。在她身后,四年级学生正用软尺丈量最大果径,数据记录本上还粘着剥落的红果皮。最热闹的当属三年级的"协作区",当小胖子王瑞卡在枝杈间的竹篮急出哭腔,五名同学立即架起人梯——戴黄色安全帽的班主任按下快门时,沾着晨露的荔筐已稳稳落地。
午后的分享会上,荔枝清甜浸润着每间教室。五年级二班的特殊课桌铺满芭蕉叶,学习委员将最大颗冰荔塞进自闭症同伴小宇手心。校医室飘出阵阵药香:校医用荔枝核熬煮的消暑茶,正分发给采摘时擦伤的孩子。"原来枝头的刺和果肉的甜是一体的。"六年级的林雅在作文本上写道。校长轻抚着共生园入口新挂的木牌,上面"劳动成果共享林"的刻痕还透着松香——那些沾着泥印的校服、染红指尖的果汁与教室里的欢腾,终将沉淀为比果肉更甘醇的成长记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