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正午的灼热浪涛中,香港籍"嘉兴"轮缓缓抵近立沙岛,船艏甲板温度计指向58℃。这艘载着1.83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巨轮,在东莞海事局三艘海巡艇的三角护卫下,正将相当于85万户家庭月用气的清洁能源送入华南电网。随着缆绳系上九丰码头的瞬间,东莞今夏电力保供的压舱石终于落定。
高温下的精准护航
沙田海事指挥中心电子屏上,"12310工作法"的十组风险参数实时跳动。副处长喻鉴紧盯船舶吃水数据:"比上周接卸船多载3000吨,航道富余深度只剩0.7米。"此刻三艘护航艇已展开清道行动,高频电台里传出指令:"前方渔船请避让,LNG船进港!"
更精密的操作在靠泊后展开。海事专员陈工戴着防爆头盔检测卸料臂,红外测温仪扫过法兰接口:"温差0.3℃,密封完美。"他的搭档同步进行ESD紧急切断测试——这是应对管道破裂的最后防线。整套"体检"耗时27分钟,比国际标准流程缩短40%,保障了每小时400吨的卸货速率。
能源动脉的安全密码
九丰码头中控室里,"12310"工作法的三维模型正在演示。当操作员点击"船岸通信"模块,系统立即调出本船历史靠泊数据:去年同期的潮汐流速、今年新装的防静电装置参数尽收眼底。这套由东莞海事研发的智能系统,已归集12类核心风险的控制方案,连消防水炮角度都预设了三级调整参数。
"风险防控要像齿轮咬合。"喻鉴指着协作流程图解释:气象部门提前72小时预警雷暴,拖轮公司配置双倍马力拖船,港务局清空相邻泊位。本次作业独创的"驻船监护"制度,更让海事专员全程参与卸货压力调试,确保17个关键阀门无泄漏。
绿能保供的民生分量
当第一股蓝色火焰跃入输气管道,九丰能源调度室的负荷曲线开始上扬。这船LNG可转化1.28亿度电,足够东莞所有空调全速运转三天。对于正经历电网负荷七创新高的华南地区,此次接卸让燃气电厂储备重回安全线。
在洪梅镇供电所,工程师老张的手机收到负荷预警解除短信。他身后是刚结束检修的发电机组,冷却塔蒸腾的水汽与"嘉兴"轮的白雾在热浪中遥相呼应。随着更多LNG船次列入排期,这条穿越立沙岛的水上能源通道,正成为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生命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