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清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落地窗折射出第一缕阳光,七张演示屏同时亮起——江苏企业代表手持防爆PC板在测试仪前弯折出惊人弧度,深圳团队则用液氮浇注导热界面材料引发白雾升腾。这场"莞材行"新材料行业赛路演现场,专利证书在评委席传阅的沙沙声与激光笔光点交错,来自全国的创业者正争夺东莞产业版图的入场券。"我们打破欧洲二十年技术垄断。"江苏项目负责人将印着E-mark认证的汽车玻璃推向台前,阳光穿透板材时折射出虹彩,"现在每辆出口房车都嵌着我们的PC玻璃。"
深圳企业CTO的测温枪定格在导热胶片表面:57.3℃的温差在3秒内归零。"这组数据意味着动力电池散热效率提升40%。"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专家,"研发在深圳,量产必须落地东莞。"提问环节的博弈更显张力:当风投代表质疑市场容量时,参赛者调出华为储能项目的合作备忘录;面对评委"为何选择东莞"的拷问,创业者指向窗外——三公里外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银色穹顶在晨光中闪烁。"中子散射技术能解析材料原子结构,这是任何城市无法复制的优势。"大赛承办方电子计算中心主任补充道,去年落地项目已接入东莞1538家新材料企业生态链,17家小巨人企业将优先开放供应链通道。
路演结束后的走廊化身第二战场。江苏团队被三家汽车零部件商围住索取样品,深圳创业者则被引入隔壁会议室,墙上的东莞产业地图标注着四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此刻松山湖北部,一栋标着"欧洲认证企业专属厂房"的钢构建筑正封顶,而东莞近年培育的40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已有23家从往届大赛走出。当评委团闭门敲定晋级名单时,赛场大屏滚动播放着氮化镓衬底片的电子显微镜影像——那些晶体生长的纹路,恰似东莞新材料产业拼图的微缩图腾。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