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李师傅卷起袖管,医用胶带还缠在刚抽血的肘窝处。"专家直接上门体检,省了半天跑医院时间。"他指着AED培训区——那里正有护士指导快递员操作除颤仪电极片。4月23日启动的"公立+民营聚合力"行动,让东莞55家医疗机构党组织结成健康同盟,把流动义诊车开进物流园区。短短四月,3.2万新就业群体在120场急救培训中学会心脏按压术,这个为26万城市"跑单者"编织的防护网,正随着外卖箱穿行在大街小巷。
药香邂逅潮玩
市中心广场弥漫着艾草熏灼的气息。6月20日夏季潮集现场,95后程序员小林盯着"中医四诊仪"屏幕惊呼:"舌苔照个相就生成体质报告!"他手中的罗汉果陈皮奶茶还冒着凉气。七十个摊位构成奇幻图景:非遗艾灸师在哈一代"本潮纲目"玩偶阵列旁施灸,少女们缝制的驱蚊香囊缀满流苏,八段锦方阵的衣袂卷起药草清香。这场吸引超5万人次的"青年中医药文化四季潮集",已从2024年的七夕单日破万客流,成长为东莞"中医药文化潮流之都"的烫金名片。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的"青年夜校"把脉诊台搬进商业综合体,传统医理正化作年轻人手机里刷屏的"中医小莞家"短视频。
朝夕照护的厚度
莞城街道社卫中心的认知筛查室里,76岁陈伯对着画钟测试舒了口气:"医生讲清了预防法子。"2025年全市33.64万老年人完成这项关键筛查的同时,1696张医养结合床位遍布12家护理院。家庭医生签约率97.4%的数据背后,是1216支团队穿梭于老旧小区的身影。
托育服务则呈现另一种蓬勃:143所幼儿园新增的托班正迎接2岁幼儿,906家托育机构提供的6.14万个托位中,5006个普惠托位显著减轻家庭负担。在道滘社区"宝宝屋"的爬行垫上,育婴师用东莞方言唱着儿歌,每千人口5.8个托位的供给量,已提前越过规划目标。
暮色降临,外卖员手机弹出"健康东莞"小程序提醒:"您预约的民营医院牙科诊疗将于明早十点开始。"此刻程序月活超300万的界面上,257万用户正查询着最近的"名中医地图"。从新业态保障到青银照护,这座制造业大市的健康民生图景,在体温计与托育尺的丈量间渐次清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