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将至的闷热午后,东莞西站安置房工地突然爆出刺耳哨音——安全员王磊发现7号楼脚手架异常晃动,嘶吼着疏散人群的瞬间,钢管坍塌的轰响淹没在尘雾中。6月18日这场逼真度拉满的应急演练,让望牛墩镇多支救援力量经历淬火考验:住建局工程师持激光测距仪锁定二次坍塌风险区时,消防大队破拆组已切开变形的防护网,担架队抬着模拟伤员穿越警戒线的刹那,暴雨倾盆而下。
"医疗组报告!三层平台发现昏迷工人,颈椎固定完毕!"对讲机里的呼叫让现场指挥部空气凝固。镇卫健局突击队顶着暴雨架设充气担架滑道,橙红色救援服在灰暗工地划出生命通道。中建五局项目经理李振的防水笔记本记录着关键三分钟:从触发应急预案到完成12层楼宇疏散仅用时207秒,比预定标准快1/3。更精密的配合在后方展开——保险公司勘查员同步接入无人机航拍画面,中华联合财险的定损系统实时生成结构损伤三维模型。
在临时救护区,消防战士张浩的液压剪刚拆开钢筋笼,急救医生立即为"伤员"接上远程心电监护。这套价值百万的移动ICU设备首次投入演练,5G传输将生命体征直通三甲医院急诊室。住建局质量监督科长指着混凝土试块解释:"特意保留三处预设坍塌点,检验承建方应急处置真功夫。"当模拟余震引发供电中断时,预备组的应急照明矩阵瞬时点亮,映出安全督查组在危楼裂缝处粘贴的监测传感器。
这座承载750户村民安居梦的民生工程,此刻塔吊林立的工地正进行终极压力测试。演练总指挥望牛墩应急分局局长陈立站在未封顶的楼体俯瞰:暴雨中的消防云梯车展开机械臂,精准转移顶层"被困人员";承建方工程师冒雨修复支护体系,监测屏显示倾斜值回归安全阈值。当最后一组数据传回指挥车大屏,11.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在电子沙盘上泛起绿光——这意味着所有预设险情成功排除。湿透的工装贴着建设者的脊梁,这场浇透八支救援队的暴雨,终将成为浇灌安全防线的活水。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