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贫患儿获新生 全民防控体系亟待筑牢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5-09 09:39:55
  5月8日,第32个世界地中海贫血日如期而至,今年主题聚焦"防控地贫,携手同行",将防控利剑直指我国南方高发省份。在广东东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一场关乎生命的战役正在上演:出生仅5天的乐乐被基因检测确诊为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沉痛的现实给这对心存侥幸的夫妇上了深刻一课。
 
  这对年轻父母在孕期已知双方携带地贫基因,却因迷信家族无病史的"安全假象",未进行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中心主任黄小玲手持检测报告严肃指出:"血红蛋白H病虽非最危重类型,但患儿需每季度监测血常规、每半年进行血清铁蛋白及脾脏超声检查,任何治疗延误都可能让病情滑向深渊。"诊室内,夫妇颤抖着签下定期随访承诺书,诊室外,电子屏正滚动播放重型地贫患儿骨穿治疗的实景画面。
 
  医学数据显示,我国地贫基因携带者高达3000万人,两广地区每6人就有1人携带缺陷基因。黄小玲团队在接诊中发现,超四成筛查异常家庭存在"认知盲区":误将轻型携带等同于健康,忽视25%的重型遗传概率。该院2023年筛查数据显示,新生儿地贫阳性率达1.23%,其中7例重型患儿因及时干预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地贫防控是道多选题,但很多家庭只做了单选题。"遗传咨询师张明翻开病例档案:有夫妇连续三次自然妊娠重型患儿,也有家庭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诞下健康后代。筛查中心数据显示,规范进行孕前筛查的夫妇重型地贫发生率下降92%,而依赖新生儿筛查的被动防控组仍有0.17%的重型病例。
 
  防控体系存在明显断层:新生儿足跟血筛查虽能48小时内初筛,但无法追溯至孕前防线。东莞市建立的"三级预防网"暴露出薄弱环节——2023年婚检地贫筛查率仅68%,孕前诊断实施率不足45%。"当1200元基因检测费成为阻断遗传病的最后防线,我们输掉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黄小玲展示的病程记录显示,未规范治疗的中间型患儿5年内脾脏肿大发生率高达73%。
 
  医学界正在构建更立体的防御矩阵:除传统产前诊断外,东莞已试点将地贫筛查纳入义务教育体检项目,建立基因携带者数据库。但对于海南、广西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重型地贫患儿年人均治疗费仍高达10万元,许多家庭在第七次输血后选择放弃治疗。
 
  "每个地贫患儿的诞生都是现代医学的集体阵痛。"广东省出生缺陷防控中心主任指出,当95%的重型地贫可通过孕前阻断时,2023年全省仍有132例重型患儿出生,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在知识普及、技术下沉、政策扶持等多维度的系统缺失。防控地贫不仅需要穿刺针下的技术博弈,更需要打破认知壁垒的社会总动员。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