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九丰能源厂区地表温度突破40℃。朱刚套上厚实的长袖工装,安全帽绳系紧最后一扣。工具包里扳手与螺丝碰撞的脆响,恍惚间像极了二十多年前子弹压入弹匣的声音。这位1997年广州军区军事训练比武冠军,如今在设备检修台上延续着军人对"精"字的执着。
从越野赛道到油气管网
18岁参军时,父亲那句"当兵要当合格兵"烙进骨髓。1997年军区比武场上的十公里越野、四百米障碍、手榴弹投掷三项桂冠,让朱刚荣立二等功。晋升班长的关键期,障碍训练中的意外滑倒重伤膝盖,军旅生涯被迫中止。"离队那天抚摸着作训服,心想总得换个阵地再冲锋。"
扳手间的战斗准则
2010年入职九丰能源时,油气管道检修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他把"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训诫刻进检修规程——每颗螺栓必须三次复验扭矩,每次交接班必查安全规范。沙田的湿热天气里,工友常见他蜷缩在设备舱三小时排查微小渗漏。这份偏执让他夺得东莞市流体装卸工技能竞赛奖项,"技术能手"称号背后是零故障运行记录。
传帮带出精锐班组
"黄会明你来看,这个密封面划痕超过0.5毫米就必须更换。"培训场上,朱刚恢复班长身份。军队"传帮带"传统被他移植到车间:新人首月跟班作业二百小时,故障模拟演练每周雷打不动。带出的十二人技术组在市级竞赛屡次摘奖,他总说:"赛场夺旗和战场夺隘,都是集体冲锋。"
第二故乡的钢枪与扳手
2020年朱刚将户口从湖北迁至沙田滨港社区。走在滨海路上,他指着远处储气罐群感慨:"十六年前这里还是滩涂,现在输气管线比血管还密。"高温检修时工装析出的盐霜,被视作献给第二故乡的勋章。当工友问及军旅生涯最深的烙印,他握紧扳手笑了笑:"钢枪保家国,扳手护民生,阵地不同罢了。"
在40℃高温中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的瞬间,朱刚耳畔依稀响起当年四百米障碍赛场的呐喊。不同的是,此刻守护的不再是靶场红旗,而是城市能源命脉的安全运行——这位永不退役的老兵,用十六年十万次精准检修,在沙田大地写下新的忠诚注解。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