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热浪炙烤着寒溪河水面,38℃高温挡不住两岸层层叠叠的人墙。6月29日下午,随着三声震天炮响,28条彩绘龙舟如蛟龙出水,在增埗村河段劈开粼粼波光。茶山、万江、寮步、石碣、东坑五镇健儿挥汗如雨,船桨整齐起落激荡千朵银浪,为持续半个月的茶山镇龙舟文化活动划下沸腾的句点。
百舸争流现雄姿
河道上鼓点如雷,东莞茶山兄弟龙舟俱乐部的青龙舟一马当先,掌舵手林镜堆古铜色的臂膀青筋暴起。"沙墩村四条大龙全来了!"他的吼声淹没在两岸"茶山加油"的声浪中。相邻的寮步黄龙舟突然加速,六十条船桨同时插入水面,船头昂首冲破白色浪幕。年轻选手们咬紧牙关,汗珠顺着晒红的脊背滚落,在烈日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岸边七旬老汉张伯举着手机颤抖跟拍:"四十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游龙!"
薪火相传守根脉
当最后一条龙舟靠岸,增埗村龙舟传承人卢建明抚摸着船头斑驳的彩漆:"这条老伙计见证过光绪年间的龙舟会。"他身后,三十名青年正跟着鼓点练习基本划姿。村委负责人在喧闹中提高声量:"去年恢复游龙传统,就是要让后生明白——"话音未落,几个中学生抢着跳上龙舟,摸着船桨满眼新奇。茶山兄弟俱乐部负责人林镜堆擦着汗笑道:"今年二十岁以下的队员多了三成,明年要带学生军来参赛!"
双龙共舞续新篇
这场盛事早有伏笔。前一日(28日)在黄沙河段,卢屋村已举办传统犒船仪式。十村长老共饮龙船酒,将糯米糍粑抛向粼粼碧波。此刻寒溪河上的百舸争流,恰似古今龙舟文化的隔空对话。夕阳染红水面时,所有龙舟首尾相衔游弋,船头香炉青烟袅袅,与岸边烧烤摊升腾的烟火气交融。当暮色吞没最后一缕金光,满载粽子的运输船驶向各队营地——这场延续两天、跨越双河的文化盛宴,终在《赛龙夺锦》的粤韵中化作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