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河畔重生记:东坑丁彭黄三村联袂织就都市桃源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02 10:19:46
  时隔二十载的龙舟鼓点在寒溪河面炸响,黄学泓搀着祖母挤在观赛人群中。老人眯眼望着粼粼波光,喃喃道:"这河水清得能瞧见儿时放生的龟。"不远处,她孙子创办的"GOF叁叁朋肆友"工作室里,设计图纸散落在百年老屋的麻石窗台上。这恰是东莞东坑镇"丁彭黄"片区的缩影——当三村联动的活水贯通寒溪河,被唤醒的不只是沉寂的河道,还有蛰伏的乡愁与生机。
 
​  2019年的月明湖还飘着绿藻,连片死水塘是片区的心病。指挥办工程师黄国洪摊开泛黄的规划图:"三村池塘如断线珍珠,寒溪河近在咫尺却不相通。"治水成为破局关键:清淤扩容月明湖,凿通三村水系脉络,让寒溪活水注入十三个池塘。更精妙的是暗埋在地下的"水网神经网络"——直径1.2米的涵管串联起丁屋古井与彭屋荷塘,水位传感器实时调节闸门开合。
 
  水脉重生带来意外之喜。去年汛期,实时监测系统提前三小时预警,黄屋村百年榕树下的排水渠首次未现积水。今年端午,十二艘龙舟在改造后的东坑内河竞渡,两岸挤满举手机拍摄的年轻人。指挥办数据记录显示,水系贯通后片区地下水位上升2.3米,古井水质达到直饮标准。
 
​  黄学泓的工作室木门吱呀作响,二十五岁的他正修改"东坑"标识的文创方案。这间由祖屋改造的空间里,榫卯房梁与现代射灯奇妙共生。"微改造没动承重墙,省下二十万租金。"他抚过修补过的夯土墙,那是用古法糯米灰浆修复的。像这样的农房改造在片区有240间,镇政府补贴每平方米300元改造费,却催生13%的租金涨幅。
  傍晚的创业街飘着咖啡香。程意咖啡馆老板将龙舟图腾烙在拉花上,窗边坐着从深圳回来的珠宝设计师。百米外的综合养老中心里,谢阿婆带着孙辈做草木拓染,墙上贴着"1128个车位"的智能引导图。当城市儿童在荷塘边写生,东莞理工学院建筑系学生正在测绘丁氏祠堂的滴水瓦当——这里已成为全省首个村级建筑遗产教学基地。
 
​  彭屋村的帐篷营地亮起星灯时,丁屋古戏台传来粤剧《六月飞霜》的唱腔。三村产业布局如精心编排的协奏曲:黄屋"好味街"聚集七家创意工坊,彭屋百亩草坪承接大湾区露营大会,丁屋则用数字投影复活魁星楼传说。沙冲工业区37.5万平米新厂房里,某科技企业主管指着屋顶光伏板:"我们是被'野奢桃源'宣传片吸引来的。"
 
  文旅融合正改写经济账本。镇属企业与三村合资成立的运营公司,去年分红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200万元。最妙的转化发生在丁屋村——村民将闲置灶间改造成二十四节气茶室,清明采的荔枝叶制成冷萃茶,成为创业街咖啡馆的爆款原料。黄国洪的记事本上记着新目标:希尔顿酒店即将入驻,马腰岭将建起东莞首个森林音乐厅。
 
  当龙舟桨片搅动寒溪河的清波,丁彭黄的故事已写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先进案例。在黄学泓新设计的文创地图上,蜿蜒的碧水系带串联起三村,标注着"古井茶室""龙舟观景台"的坐标。青年创业者们约定中秋夜在月明湖放荷花灯,那些顺流而下的烛火,将带着都市桃源的密码,漂向更远的江河。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