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镇大润发后山的漆黑夜幕被螺旋桨声撕破。6月8日晚20时43分,消防队员张振华仰头盯着无人机传回的红外影像——山腰平台下方十米处,两个蜷缩的人形热源正微微颤动。十二分钟后,救援队拨开荆棘冲抵定位点,手电光束里浮现两张苍白的脸:14岁的陈雨晴因低血糖瘫软在地,同伴李思怡颤抖着抓住消防服袖口:"叔叔,我们吃了野果子还是走不动..."
救援现场陡坡近60度,落叶层下暗藏碎石。副队长吴志强蹲身背起虚脱的陈雨晴,三条安全绳瞬间绷直。"抓紧背带!"他朝崖顶嘶喊,作战靴深陷湿滑泥土。三束头灯在漆黑林间摇曳上升,队员周海涛半托着李思怡的腰,女孩脚踝在攀爬中被树根划出血痕。"别怕,看到灯光了吗?"他抹去女孩脸上的泥浆,前方二十米处,急救车的蓝光正穿透林隙。
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始于31分钟前。20时31分接警台红灯骤亮时,值班员王涛已调出后山三维地图:"定位信号在野生杨梅林消失!"消防车载着生命探测仪冲向山脚,无人机小组边跑边组装旋翼。当热成像仪锁定目标时,急救包里葡萄糖注射液被提前拆封——这个细节源自三个月前的山地救援复盘会。"每公斤体重0.5克葡萄糖静推"的医疗方案,此刻正通过针管注入陈雨晴静脉。
21时40分,担架轮滑过最后一段陡坡。医护人员掀开保温毯的刹那,陈雨晴母亲瘫坐在警戒线外。樟木头消防大队长翻看救援记录本沉吟:"野生果树诱使探险"的标注下,新增了"六月杨梅成熟期"的提醒。翌日清晨,后山入口竖起新警示牌,牌面糖块图案旁印着消防二维码——扫码可见《青少年野外避险指南》,首条建议写着:"带盐渍话梅比糖果更补充电解质"。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