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东江水漫过青石台阶时,黄麻湖村的网格员黄伟明总会多绕两公里路。他腰间别着的救生绳和长杆哨,已成为沿岸村民最熟悉的风景线。在企石镇20.5公里水域沿线,32名像黄伟明这样的巡查员正进行着地毯式排查——这是该镇应对溺水高发季布下的第一道防线。
校园铃声里的安全课
"看到浮萍聚集的水域要绕行!"东山小学五年级教室里,班主任李燕用自制教具演示水流漩涡的危险性。这样的场景正在全镇23所中小学同步上演:国旗下讲话嵌入溺水救援口诀,班会课变身情景模拟现场,连美术课都在绘制防溺手抄报。教育管理中心推出的《致家长告知书》不再停留于形式,末尾附带的"亲子安全承诺卡"要求家长孩子共同签字。新南幼儿园更创新推出"防溺儿歌接龙",放学路上总能听见孩童哼唱"游泳要去游泳馆,野塘水深莫试探"。
江岸巡查队的十二时辰
清晨六点,东江大堤出现几个荧光绿身影。由公安、城管、网格中心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开始每日三班倒的拉网排查。"警示牌被杂草遮住了!"队员姚志强拨开芦苇丛,露出"水深危险"的鲜红标识。在宝石水库,他们发现救生圈绳索老化,当即联系水务部门更换。最常遇到的是垂钓者,巡查员们递上自制《防溺手册》时总要叮嘱:"上周下游刚捞起违规夜钓的渔具,命比鱼重要啊。"这些手册里印着清晰的自救图解:遇险时仰漂省力技巧、水草缠脚时的脱困步骤。
科技赋能筑牢最后防线
在旧围村亲水平台,新安装的智能感应喇叭突然响起:"您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离开!"这是镇里布设的AI预警系统,当红外检测到人员靠近危险水域,立即触发声光警报。更隐蔽的是水下设置的30个压力传感器,能实时回传水流突变数据至应急指挥中心。副镇长刘振邦翻开巡查日志:"五月已劝阻野泳者47人次,整改隐患点12处。接下来要给全镇156个鱼塘配备'一杆一绳一圈'救生三件套。"
暮色中的东江波光粼粼,江心洲上的警示灯逐一亮起。巡查队员的强光手电划破夜色,光束扫过之处,映出堤岸上新刷的标语:你的平安,是企石最美的涟漪。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