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珞珈山下,梧桐泛黄,水木明瑟,一场跨越珠江与长江的人才对话在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悄然铺展。10月28日,“莞聚英才 汉动未来”2025“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引才专场活动在武汉大学隆重启幕,作为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东莞以整座城市的名义,集结12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携逾4000个优质岗位,面向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发出诚挚邀约。这场集政策推介、高端招聘、校政企对话于一体的综合性引才盛会,不仅展现了“双万”城市的发展韧劲,更以立体化、深层次的互动模式,勾勒出一座制造业名城与高等教育重镇之间产才融合的新图景。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在推介会上发表讲话,她以“珞珈金秋梧桐黄,才聚荆楚启新航”开篇,深情回顾了东莞与武汉在科教协同、成果转化方面的长期合作脉络。武汉大学东莞研究院、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相继落地,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升级为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一系列实质性合作成果为此次引才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黎军强调,东莞始终将人才视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人才,进莞来”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现场,她系统介绍了东莞在人才引进上的全链条支持政策:从最长15天的免费住宿、最高10万元的新引进补贴,到最高200万元的生活补贴、500万元的购房支持,再到青年科技创业项目最高100万元资助、创新科研项目千万元级扶持,政策覆盖面广、支持力度大,涵盖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多个维度,力求让每一位来莞人才都能安心立业、安家落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大学正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强化前沿交叉学科布局,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与产业变革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他高度评价东莞坚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生态和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并期待以此次签署校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人才引育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校地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本次引才活动的阵容堪称“豪华”,120多家参会单位中,既有中央及省属驻莞国企、市属国企,也有科技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包括多所知名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其中,7家央企国企、42家事业单位、15家上市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7家民营500强企业共同构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引才方阵。岗位设置突出高端引领与精准匹配,博士、硕士需求岗位数量显著增加,研发、算法、工程、技术管理类岗位成为主力需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东莞市多所重点中学现场推出200余个事业编制教师岗位,吸引大量师范类研究生驻足咨询。整体薪酬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过20个,年薪20万元以上的岗位达数百个,充分体现出东莞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转型趋势和对顶尖人才的强大吸附力。
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企业与学子之间展开高效而深入的双向遴选。先之科半导体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郭秀玲介绍,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上市后备企业,今年已设立博士工作站,对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骨干的需求旺盛,“今天已与两位硕士生深入沟通,他们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认可”,她指出武汉高校在微电子、封装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与企业技术方向高度契合。东莞市不凡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夏令亲自带队招聘,带来具有颠覆性的用人理念:“公司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愿意为武大学子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他坦言,首次走进985高校招聘,标志着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标是引入具备创新突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子们的参与热情同样高涨。贵州大学研三学生陈莎莎专程乘高铁前来,目标明确——应聘东莞教师岗位。“我知道东莞对印江有教育帮扶项目,印象很好,而且男朋友已在东莞定居,我非常坚定地想考过去。”她提前研究了东莞的教育政策和岗位要求,对未来在莞发展充满期待。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陈楚熙准备了20份简历,对东莞的制造业生态高度认可:“今天看到很多对口企业,收获不小。”他与女友郑钧霞一同到场,后者已在东莞工作,此次专程“监督”男友求职,“她让我一定来参加,我觉得她说得对。”他笑着说。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邓卫鹏在湖南长大,对广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如果有合适的岗位,为什么不去呢?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的想法道出了现场众多学子的心声——选择东莞,不仅是选择一份工作,更是选择一种发展前景与生活可能。
在主会场之外,一场聚焦长效合作机制的校政企座谈会同步举行。东莞市政府部门代表、武汉地区多所重点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高管围坐交流,探讨人才引育的可持续路径。湖北工业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主任方镇指出,学校工科优势明显,与东莞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高度契合,随着广东外贸回暖,该校经管、外语类毕业生在莞就业呈现“逆势增长”态势,他感谢东莞为毕业生提供广阔舞台。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甘圆圆表示,学校正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国家高精尖科技领域,这与东莞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方向一致,未来将秉持“强引领、强服务、有组织、精细化、高质量”的就业工作理念,精准输送优质人才。
武汉工程大学招就处主任杜娟用数据佐证观点:广东长期位居该校毕业生省外就业首选地榜首,赴东莞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学校在化工、材料等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正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欢迎东莞企业常态化进校招才。企业代表也从用人实践出发分享观察。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人力部总经理朱圣开感谢政府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并介绍公司在“云改数转”战略下对通信、计算机类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变化,希望与高校建立常态化研讨机制,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罗薇动情讲述“武汉学生真香”的真实体验:“我们公司有不少武汉高校毕业生,普遍踏实肯干,华科一位2017届硕士生如今已成为技术带头人。”她笑言,起初还担心同地域员工过多,后来发现这是“双向奔赴”的结果,并现场引用东莞引才口号向学子喊话:“是人才,进莞来!”
当天,武汉大学与东莞市政府正式签署《共建“人才引育示范基地”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这座在珞珈山下落成的示范基地,将成为连接武汉智力资源与东莞产业实践的重要枢纽,推动校地合作从单次招聘向长期协同、从项目驱动向机制共建跃升。此举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新阶段。整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招才引智实践,更是一次城市品牌、人才政策与产业生态的集中展示,展现了东莞求贤若渴的城市姿态与海纳百川的胸怀。从政策支持到岗位供给,从企业诚意到学子响应,再到校政企三方共谋机制创新,这场引才盛会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可持续的人才生态闭环。它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东莞正以厚德务实的精神底色和系统化的人才战略,邀请天下英才共赴湾区热土,在制造强国的时代命题中书写属于个人与城市的双重精彩。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