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联动启幕文明交通直播 少年交警上岗护航全运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11-07 10:24:27
 
  11月6日16时30分,厚街镇中心小学门口铃声刚落,四名头戴白色警帽的“少年交警”在东莞交警的引领下准时就位,正式拉开“在十五运,看见文明广东·少年交警队”交通小卫士岗活动的帷幕。同一时间,南城阳光第十小学与寮步镇香城小学门前同步启动直播联动,三地协同形成覆盖全市的文明交通宣传网络,一场融合现场实践与线上互动的交通安全公开课由此展开。东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联合东莞市交通文明示范协会、东莞日报三大视频号同步直播,一小时内总观看量攀升至8.6万人次,评论互动突破3万条,点赞数累计达45.5万次,线上转发约5000次,迅速成为我市“迎全运”系列宣传中最具热度与影响力的焦点事件之一。
 
  在厚街镇中心小学现场,“少年交警”卢同学手持指挥棒,面对镜头从容不迫地提醒过往家长:“叔叔阿姨,过马路不能只看绿灯,还要瞄一瞄左右来车!”他一边示范标准通行手势,一边以“安全小教员”的身份传递交通规则意识。与此同时,王同学与交警人员一同向接送孩子的家长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斑马线前减速礼让的重要性,强调日常出行中细节决定安全。夕阳映照下,金色斑马线被车灯照亮,陈同学敏锐发现两名一年级学生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立即上前制止并半蹲耐心教育:“弟弟,我们不能在马路上追着跑,司机叔叔看不到你们,就会‘鬼探头’!”孩子听后点头认错,家长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可。交警主持人协同少年交警同步开展趣味问答,孩子们踊跃作答,家长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东莞交警特别准备的“铁骑熊”公仔作为奖励发放,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直播弹幕实时刷屏,“小姑娘有模有样!”“给东莞少年点赞!”等评论接连不断,首轮福袋抽奖也在此时开启,网友“(某某)”幸运中奖,收获交警潮玩公仔,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16时50分,镜头转移至南城阳光第十小学,正值家长骑电动自行车接娃高峰,交警主持人携手“少年交警”梁同学现场开讲,聚焦安全头盔的辨识与佩戴。梁同学举起头盔,明确指出:“认准这个国家认证的3C标志,没有它一律不合格!”为增强直观认知,交警主持人当场蹲地拆解劣质头盔,内衬泡沫一抠即碎,轻轻一搓便如雪屑般散落,清晰展示其无法吸收撞击力的致命缺陷。随即,梁同学拿出另一顶符合标准的头盔,用力按压高密度防撞海绵,回弹迅速有力,“看,这才是真材实料,才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脑袋哦。”围观家长发出阵阵感叹,不少人立即掏出手机拍摄型号,准备更换合规装备。17时,杨同学与李同学接力演示正确佩戴方法,“一定要调整束带至下巴哦,不然很容易就掉下来了”,并对参与小朋友的动作逐一纠正,确保规范到位。期间,交警还随机拦下一辆搭载两名儿童的电动自行车,指出“反向乘坐”风险——急刹时儿童后脑极易着地,强调“一辆车只能载一名1.2米以下儿童,且必须佩戴安全头盔”。第二轮福袋抽奖再次点燃线上热度,网友“(某某)”中奖后留言:“直播比家长会都实用,马上给全家下单购买头盔!”孩子们将拆解后的头盔重新戴好,朝镜头敬出稚嫩却庄重的敬礼,画面在夕阳映照下定格为城市文明的温暖瞬间。
 
  17时10分,直播进入寮步香城小学环节,一辆黑色轿车刚靠边,刘同学迅速上前提醒:“叔叔,小心,请先观察后方!”导播即时回放模拟画面,直观呈现未观察导致电动自行车险些相撞的惊险场景。面对“荷式开门法”的提问,黄同学从容解答:“用远离车门的手开门,身体自然后转,视线覆盖盲区”,并示范“左手开右门,肩膀往后转,眼睛扫一遍,安全再下车”的操作要领。这一科学开门方式引发直播间广泛热议,网友纷纷留言“原来开个车门也有这么多学问”,“小红旗”礼物刷屏飘红。交警主持人联合陈同学继续劝导上车家长:“无论是前排后排都要系好安全带哦!”每一句提醒都如一枚“平安徽章”,悄然植入市民出行习惯。最后一轮福袋开奖,10份交警潮玩公仔与铁骑小熊全部送出,小朋友们高举奖品向镜头挥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为这场持续一小时、联动三镇、吸引8.6万人次在线围观的“全域文明迎全运”直播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直播不仅是一次交通知识的集中普及,更是一场“小手拉大手”文明传递的生动实践。从“鬼探头”到“开门杀”,从3C头盔辨识到荷式开门法,少年交警以童声传递安全理念,将抽象的“文明”具象为可感、可学、可操作的日常行为。数字背后,折射出东莞全域文明“微治理”理念的深度落地——把宏大主题拆解为过马路多看一眼、斑马线前多踩一脚、开门前多转一下、上车后多系一条安全带的细微行动。近年来,东莞持续推进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窗口等“十大文明行动”,细化为100项治理举措,如斑马线前5米禁停、公交地铁“静音车厢”、出租屋“文明共享”等,持续夯实城市文明根基。此次少年交警直播,正是“微治理”结出的“文明花”,它让交通文明成为城市运转的无形之手,也为迎接全运会营造了安全、有序、温暖的社会氛围。直播虽已结束,但文明的接力仍在延续:孩子们将标准手势带回家中,市民把礼让习惯融入日常,网友把安全知识传播至社交圈层。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循环动能,东莞迎接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幸福传承。11月6日,这场跨越三镇的直播,已然为莞邑大地注入蓬勃的文明活力——迎全运,东莞已经准备好了!
 
 
  记者手记: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当“萌娃”穿上警服,当“直播”邂逅“全运”,一次寻常的放学路被赋予深远的城市意义。镜头中,孩子们挺直的腰杆、市民自觉的礼让、网友刷屏的点赞,共同拼出东莞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现象级传播,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的集体认同与自觉践行。从交通细节到行为习惯,从校园到家庭,从线下到云端,文明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城市的肌理。如果说“制造业名城”是东莞的硬核标签,那么今日之“文明”,正成为这座城市不断升级的软实力。这场直播终会落幕,但文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