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热浪扑在公交车窗上,六十五岁的张伯眯眼看着镜中变短的鬓角。党员志愿者小陈的剪刀在他发梢轻快游走,车厢地板上散落着灰白发茬。车外树荫下,生态园片区的孩子们正用彩线缠绕党徽轮廓,年轻妈妈俯身调整着孩子手中的钉锤——这是松山湖"党员服务市集"的寻常一幕。6月27日至29日,四场流动市集在北中南三大片区轮番开张,将十余项便民服务打包送至居民楼下,近千人次在家门口赶了场特殊的"红色大集"。
临时改造的市集指挥部里,挂着一张特殊的值班表:北部片区垃圾分类游戏需6名志愿者,南部健康咨询岗需4名全科医生,生态园手作区需3名美术教师。党建办小王翻着报名记录:"原计划招募80人,通知发出三小时就报满128人。"最抢手的是那辆变身移动理发室的公交车——三天内24个理发时段全被预约,发型师志愿者自带消毒柜支援。
在南部片区帐篷区,松山湖社卫中心李医生的血压计已连续工作四小时。"阿姨低压临界值,得调整用药了。"她指着记录本上的折线图解释,本子上还粘着居民塞的润喉糖。隔壁急救科普摊前,志愿者老周托着教学假人:"按压要像弹簧椅回弹那样自然。"他特意把AED训练机调到静音模式,免得惊吓排队的孩子。
生态园草坪上飘着丙烯颜料气味。美术教师林珊正给小女孩脸颊绘木棉花,笔尖扫过时孩子咯咯直笑。二十米外的手作区,王女士带着双胞胎制作钉子绕线画。"党史故事听得入神,孩子都不吵着要手机了。"她将成品《红船》小心装进环保袋——这是市集特制的纪念品,袋身印着八个联办部门的服务二维码。
北部片区的垃圾分类转盘游戏排起长队。六岁男孩将"过期药品"卡片投入红色有害垃圾桶时,环保分局小吴立即送上种子盲盒奖励。这种"游戏化科普"源自前期调研:党建办分析12345热线发现,上月垃圾分类咨询量占民生类工单的23%。
暮色中的生态园亮起串灯,最后一批居民仍围着钉子画老师请教技法。党建办主任翻看三天数据:共接待咨询412人次,发放宣传册2300份,急救培训完成率达98%。更意外的是,脸部彩绘摊位成了政策宣传"流量入口"——家长等候时顺手取阅了旁边的"民生微实事"手册。
那辆完成使命的公交车缓缓驶离,车厢地板还留着碎发痕迹。三天里,剪刀在车厢铰接处划出流畅弧线,血压计在风扇嗡鸣中保持精准,孩子们举着彩绘脸奔跑在草坪——这些鲜活的党群互动场景,正汇集成松山湖基层治理的新注脚。据透露,这种"市集模式"将固化为季度性活动,下次拟增设企业人才政策专摊。
当钉子画的丝线在木框上缠绕出第128个党徽,当移动理发车驶向下一片社区,党员志愿者的青绿马甲已融入松山湖的夏夜。那些留在公交车厢的发茬、钉画布上的指纹、血压记录本上的折线,都成为党群连心的特殊信物,在东莞的仲夏夜里静静生光。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