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晨,海战博物馆青铜炮管折射着微光。二十组亲子家庭驻足在泛黄的《鸦片战争》海图前,十岁男孩陈昊的指尖滑过标注"虎门"的墨点:"英国战舰为什么能开这么远?"讲解员将激光笔指向蒸汽轮机剖面图:"这就是科技代差。"这场由虎门慈善会公益创投支持的禁毒研学,正以沉浸式历史课拉开序幕。当工作人员搬出仿制鸦片烟枪时,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聚焦枪管里黑黢黢的膏体——186年前林则徐在此销毁的正是此物。
在硝烟池遗址复原区,科学实验揭开禁毒智慧。工作人员将粗盐撒入水缸,模拟"海水浸化法"消解鸦片的过程。"盐能破坏罂粟碱分子结构!"初中生王雨桐在研学手册疾书化学方程式。互动屏前,五组家庭正在挑战历史情景选择题:"若你是1839年虎门渔民,发现走私鸦片船该如何应对?"十二岁的李想果断点击"报官"按钮,屏幕弹出林则徐奏折影印件:"民心可用,实为海疆长城。"
专题讲座现场,仿真毒品模型引发低呼。禁毒专员用镊子夹起伪装成跳跳糖的甲基苯丙胺样本:"这种新型毒品遇水即溶,曾混入校园周边零食。"家长张女士攥紧女儿的手腕,在"奶茶粉""邮票"等毒品模型前反复辨识。当投影播放当代缉毒警执行任务的影像时,展厅陷入沉寂,唯见前排小学生对着屏幕里的防弹衣敬少先队礼。
临别时每户家庭获赠虎门销烟纪念徽章。离场队伍中,有位父亲正给孩子复述展厅结束语——那块锈迹斑斑的销烟池铁闸残片下方,铭刻着"警钟长鸣"四字。海风穿过炮台遗址呼啸而过,仿佛186年前的烈焰仍在灼烧这片觉醒的土地。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