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生物医药实验室里,香港青年陈俊宇轻触细胞培养箱的液晶屏,一组类器官三维模型瞬间投影至东莞分会场——这是6月19日东城莞港澳台侨青年学习交流活动的实时场景。东莞市人社局东城分局组织的20余位湾区创业精英,在肇庆开启为期两天的"红创双链"研学之旅。中云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香国辉在东莞主会场连线寄语:"东城的电路板产业集群与肇庆新能源布局,正是湾区产业链的黄金咬合点!"视频那头,小鹏汽车总装车间的机械臂轰鸣声穿透电波。
智造现场拆解产业密码
小鹏汽车焊装车间通道化身移动课堂。台湾创客林思齐俯身观察铝合金车门激光焊接的火花,腕上智能手表同步记录着0.3秒的焊接时长。"比传统工艺节能40%。"技术总监用激光笔指向空中悬浮的数据流:车间顶部的物联网传感器正将能耗数据实时回传东莞松山湖研发中心。穿过涂装车间的全封闭廊道时,澳门设计师黄婉婷突然驻足——机械臂喷出的渐变车漆竟与她工作室的国潮文创色卡完全一致。"下周带团队来对接车膜定制!"她当场扫描工程师工牌上的技术转移中心对接码。
红旅寻根淬炼创业初心
丽谯楼的青砖墙前,研学团成员集体仰视叶挺独立团的三维沙盘。当AR眼镜还原1926年政治研究院的授课场景时,香港青年吴振邦轻声读出墙上的仿宋体标语:"革命需要技术人才。"肇庆学院科技园的座谈会上,这份历史共鸣转化为现代产学研方案——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副总当场展示智能电表原型机:"可否借助贵校微电子实验室优化传感模块?"校方随即调出空闲设备档期表,双方在平板电脑签署联合研发备忘录,电子印章落款的刹那,窗外西江渡轮正鸣笛驶向出海口。
夜幕降临肇庆学院创业孵化基地,东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电子屏亮起八组合作意向:从新能源汽车色漆研发到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从储能电池回收技术到湾区青创联合基金。红旅的星火与智造的电流,在珠江支流畔碰撞出产融结合的新航道。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