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聚焦全球固体废弃物治理核心议题的2025固体废弃物国际会议在东莞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废物管理、处理、利用和回收促进碳中和及循环经济”为主题,汇聚了该领域内顶尖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及行业实践者。在全球推动绿色复苏与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与会代表直面《循环差距报告2024》揭示的严峻现实——当前全球经济循环再利用率仅为7.2%,深入探讨固体废弃物领域的前沿技术路径,分享全球创新实践经验,共同寻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强有力科学支撑的解决方案。固体废弃物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更被普遍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对话与跨界合作,加速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为构建高效率、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新体系注入活力。
会议由东莞理工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东莞理工学院与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共同承办,会期持续四天(6月9日至12日)。来自全球知名学府与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代表齐聚东莞,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诺丁汉大学、墨尔本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罗斯托克大学、昆士兰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夏威夷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哥廷根大学、奥胡斯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首日议程中,五位业内权威专家围绕固体废弃物管理、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环境技术最新进展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大会主席、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顶尖人才岗位教授黄焕忠指出,会议不仅为学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拓展视野的宝贵机会。为此,大会特设优秀海报奖和青年研究者奖,激励年轻才俊在废弃物处理与环境科技领域的深度研究与创新突破。
会议的举办地东莞,自身正是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实践者。自2022年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东莞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全方位打好“治废”组合拳,通过强化“无废细胞”创建,推进“无废会展”、“无废产业链”示范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无废足迹”精品路线,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在“无废城市”建设中走在前列。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其环境/生态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与环境专业是该校首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该校创新机制建设的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聚焦城市生态规划、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及土壤修复,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黄焕忠教授领衔的团队在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尤其在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上取得突破。其团队在广东的示范项目,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年处理餐厨垃圾可生产50亿立方米甲烷,减少碳排放2700万吨,助力广东省碳排放量降低7.7%。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与经济发达带来的日均超万吨固废处理压力,黄焕忠强调强化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尤为关键。
作为大会主席,黄焕忠教授期待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能实质性地深化粤港澳三地在固体废物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大湾区“政产学研金介”的深度融合,助力粤港澳区域固废共治,共建“无废湾区”。同时,大会也将着力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进固废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与核心技术科研攻关,为国家固体废弃物的可持续管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