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诗歌文化崛起:咸水歌谣铸就湾区文化新名片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6-03 09:09:24
 
  在珠江口咸淡水交融的沙田,诗歌已从疍家人的古老歌谣蜕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符号。5月30日,“大沙田放歌端午诗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20余位全国诗人、学者及爱好者齐聚这座滨海小镇,开展“中国著名诗人湾区(沙田)采风行”。诗人们乘船穿梭于穗丰年水道,探访先锋渔港、沙田大桥及东莞港,在疍家龙舟文化与莞草风情的浸润中,现场赋诗、捕捉灵感,记录港口经济与水乡生态的蓬勃脉动。这场采风不仅揭开了“大海在呼吸-2025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邀请展”的序幕——展览分三大板块,展出94幅作品,包括44幅“大沙田放歌”诗歌大赛获奖诗作——更在穗丰年水道河畔的生态诗会中,引发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对话,火花四溅的讨论勾勒出当代生态诗歌的审美新图景。
  沙田诗歌的根脉深植于咸水歌谣的悠扬韵脚。明末清初,疍民便以咸水歌传唱婚嫁与劳作,18世纪英国商人将其译为“中国情歌”远播海外。新中国成立后,沙田人围海造田、修建水闸,以“向海要地”的奋斗史催生独特的大沙田文化。1975年,诗人谭日超(谭学良、陈日生、陈启超合名)出版诗集《大沙田放歌》,首次将“大沙田”升华为文学符号,奠定“扎根土地、关注民生”的创作基调。自此,诗歌如河流般流淌于沙田文脉:2007年“大沙田放歌”朗诵晚会点燃文化火种,2016年诗歌沙龙推动全国创作交流,2017年东莞(沙田)诗歌创作基地落地,直至2025年端午诗会迎来高潮,助力东莞“中国诗歌之城”名片的擦亮。
  从滩涂号子的激昂到城市诗行的韵律,沙田诗歌从未脱离养育它的土壤。作为大湾区“C”位滨海小镇,沙田以“文化强镇”实现“湾”道超车,诗歌不仅是文字的韵律,更成为高质量发展与文化魅力共生的咏叹——书写着东莞乃至大湾区阔步迈向深层文明的进程。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