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近日连克两大技术堡垒,以“零开挖”隧道贯通与跨线桥智能拆除的硬核操作,为2025年全线通车扫清关键障碍。4月20日凌晨,永安园跨线桥在71台机械与320名建设者协同攻坚下提前4小时完成拆除,创下“零事故”“零伤亡”纪录;次日,石洞二号隧道以4800立方米土方零开挖的生态工法贯通,616平方米原始植被得以完整保留。这两场战役不仅刷新了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效能标准,更凸显了基建狂魔在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上的双重破局。
石洞二号隧道的施工堪称地质与环保的极限平衡术。面对花岗片麻岩地质与90米最大埋深,中铁十二局放弃传统爆破开挖,转而采用新奥法施工体系配合地质雷达实时监测,将围岩变形控制在毫米级。更值得称道的是,项目团队为保护大岭山森林公园生态,独创单向掘进出洞方案——通过精准测算爆破参数与支护时机,使591米隧道贯通时未砍伐一棵乔木,洞顶植被如同被手术刀般精准避让。这种“微创式”施工背后,是动态调控机制下日均0.3毫米的沉降控制精度,以及差异化爆破管理对既有隧道结构的绝对保护。
永安园跨线桥的拆除则上演了交通组织与智能拆解的教科书案例。这座横跨日均11万车流甬莞高速的124米庞然大物,拆除时需同步协调8个交通封闭口,任何失误都将引发区域路网瘫痪。建设方祭出“时空折叠”策略:利用凌晨2-5点流量低谷期,以凿岩机矩阵实施模块化分解,同时通过BIM模型预演每块箱梁坠落轨迹。现场指挥金勇透露,他们甚至为每台设备配置了毫米波雷达防碰撞系统,确保70余台机械在2000平方米作业面内零干扰协同。这场“外科手术”级拆桥,最终比原计划提前4小时收工,为后续工程抢出黄金窗口期。
常虎高速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通行效率提升。作为串联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动脉,其改扩建后将与狮子洋通道、广中江高速形成黄金三角,使东莞、惠州的产业辐射半径直抵南沙自贸区。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在生态敏感区的施工标准已超越国标——隧道弃渣100%再生利用于路基填筑,桥拆废料转化率超95%,这些细节暴露出中国基建正从“速度型”向“价值型”跃迁的深层逻辑。随着工程转入桥梁上部构造阶段,这条承载着区域经济野心的交通走廊,正在用钢与混凝土书写新时代的基建宣言。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