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人头攒动,一场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行动正式拉开帷幕。在市民政局主导下,全市32个镇街的儿童工作负责人集体见证了"东莞市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的启动时刻。这个获得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的项目,标志着东莞这座外来人口占比超七成的制造业大市,开始向流动儿童保障这个全国性难题发起系统性攻坚。
启动仪式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手持刚刚印发的实施方案,用一组组详实数据勾勒出项目蓝图:未来三年将建立覆盖全市的流动儿童动态监测系统,重点突破户籍限制带来的服务壁垒,在虎门、长安等流动人口密集镇街率先建设标准化儿童服务站。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明确要求各镇街必须将儿童福利经费纳入财政优先保障范畴,这项硬性规定让在场的镇街代表们纷纷拿起笔在文件上划出重点。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在视频连线中直言,东莞的探索将为珠三角城市群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紧接项目启动的"莞爱童行"培训班现场,呈现出与常规政务培训截然不同的实战氛围。来自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讲师正在演示如何识别受侵害儿童的微表情,台下近百名儿童主任的手机不断响起消息提示音——通过专属培训平台,全市1300余名基层儿童工作者正在同步收看这场培训。在案例分析环节,常平镇一位从业八年的社工分享的"厂区儿童夜间接待"工作法引发热烈讨论,这种源自基层实践的智慧正是东莞儿童工作最宝贵的资源。强制报告制度专题培训中,法律专家结合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用三个鲜活的司法案例诠释了"不报告就是失职"的深刻含义。
资金保障与制度创新构成这个项目的双轮驱动体系。据了解,首批800万元福彩公益金已划拨至专项账户,各镇街需按1:1比例配套资金,所有支出将纳入市级财政重点监管范围。更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正尝试打破传统条块分割,计划在市民政局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协调办公室,统筹教育、卫健、公安等12个部门的儿童服务资源。南城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已率先试行"儿童主任+网格员"双岗融合机制,这种将儿童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末梢的做法,或将成为破解流动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钥匙。
夜幕降临时,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刚刚结束分组讨论的镇街代表们,正围着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追问实施方案的细节。在东莞这个拥有15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这场关于儿童福利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正如一位参会者在朋友圈写下的:"当我们把流动儿童的数据从报表里一个个还原成鲜活的面孔时,这座城市才真正拥有了未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