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破局:产业工人书写时代,多元创作重塑城市文化基因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4-22 09:03:31
 
  2025年4月18日,东莞市文联的新大众文艺座谈会现场火药味十足。中宣部文艺局调研组、省市宣传部门代表与基层创作者围桌交锋,直指一个核心命题:当流水线上的工人拿起笔杆,当素人写作者挤进文学殿堂,这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变革究竟能颠覆什么?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张彤飚的发言一针见血:“东莞的实践证明,文艺话语权正在从专业精英向产业大众转移,这是不可逆的时代浪潮。”
 
  东莞的底气来自二十年野蛮生长的创作生态。市文联党组成员林玉秀甩出一组硬数据:81名中国作协会员、53名高级职称创作者、130余部镇级出版物,这些数字背后是流水线工人、五金厂技工、电子厂女工的身份转换史。从2001年文化新城战略到如今的“文化强市”突围,东莞用政策杠杆撬动了底层创作能量——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作家落户、市文艺院签约50余名打工作家、镇级文学基地遍地开花。组联部主任胡磊更放出猛料:“樟木头作家村、桥头小小说、长安文学现象,这些品牌全是草根逆袭的产物。下一步要搞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中心,让‘揭榜挂帅’机制逼出更多硬货。”
 
  基层战报印证了这场革命的杀伤力。长安作协副主席洪湖浪亮出《长安文学》杂志的改稿会实录:车间主任写流水线诗歌,仓库管理员创作打工小说,专家点评会上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桥头镇文联主席高作峙的战术更狠——政府真金白银砸钱养创作,荷花文学奖直接给获奖者发出版经费,结果催生出130多部图书。万江儿童文学基地负责人郑子龙甚至搞起“素人写作实验室”,三月刚揭牌的基地里,快递员写的童话集已进入印刷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村城补了一刀:“我们农民工摄影家拍的工厂纪实,比某些专业组的摆拍更有生命力。”
 
  但质疑声同样尖锐。市委党校教授袁敦卫当场泼冷水:“新大众文艺不能永远靠输血!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作品到底能不能经得住市场绞肉机?”他列举某打工诗人诗集滞销的案例,强调“素人创作必须跨越自嗨阶段”。中宣部文艺局刘涛处长却反驳道:“丁燕的《工厂三部曲》销量破十万,塞壬的《无尘车间》拿奖拿到手软,这说明真金不怕火炼。”他特别点出东莞模式的三大狠招:创作主题直击产业变革现场、发表平台打通《作品》等核心期刊、市镇村三级扶持形成创作闭环。
 
  调研组的暗访暴露更多猛料。在樟木头作家村,中宣部人员发现某电子厂主管白天管生产线、晚上写长篇小说的分裂人生;素人写作基地里,保洁阿姨用手机敲出的拆迁题材小说已进入影视改编流程。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刘涛总结时下了定论:“东莞给全国打了个样——当一座城市把流水线工人培养成作家,把城中村变成创作富矿,所谓的文化精英垄断就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座谈会尾声,张彤飚的结语带着火药味:“新大众文艺不是施舍,是抢话筒!接下来我们要用更多《无尘车间》这样的作品,把话语权彻底夺回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