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键节点,这座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制造业重镇掀起红色精神传承新浪潮。2025年4月8日,东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以超规格阵容亮相,政界元老、军事将领与革命后裔云集的现场,折射出岭南改革前沿对红色根脉的深度寻溯。当朱小丹、于幼军等改革开放见证者与刘建等军事理论专家共同揭开铜牌时,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已然超越普通社会组织成立范畴,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的重要窗口。
成立仪式以"理论武装+实践展示"的立体架构展开叙事。在严格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程序后,三级延安精神研究机构负责人相继登台,既强调"七大精神"核心要义的当代诠释,更直指东莞40万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精神动能再造。授牌环节突破常规流程设计,特别设置"中共七大专题展"深度导览,将薄一波手稿等珍贵史料与"智能车间党员先锋岗"影像并置呈现,构建起从窑洞灯火到智造星火的完整精神谱系。
这座诞生过虎门销烟壮举的城市,此刻正以双重历史坐标审视自身使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革新勇气与延安时期破除教条的思想解放形成跨越世纪的呼应;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当年"三来一补"闯关者身上敢为人先的特质,恰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创造精神血脉相通。研究会首任会长在就职演说中犀利发问:当东莞GDP逼近万亿门槛,如何让流水线上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理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当代价值?
面对大湾区城市群竞逐科技创新高地的现实语境,该研究会明确将研究重心锚定在"精神生产力转化"维度。首批立项课题聚焦延安整风运动对现代企业治理的启示,计划通过百家规上企业试点,将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植入研发团队建设。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精神供应链"构建思路——依托东莞7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研究矩阵,联合华为机器等龙头企业设立实践基地,试图打造从理论研讨到车间实践的完整价值闭环。当红色基因注入"东莞制造"的肌理,这场静悄悄的精神革命或将重塑湾区产业文明的新形态。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