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东莞市仪器仪表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在政企研三方见证下正式揭牌。这个由东莞市计量协会、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携手16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创新实体,标志着我国精密仪器设备领域首个全链条知识产权协同平台诞生,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东莞长安镇智能装备产业园的成立仪式现场,工业机器人正在展示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传感器技术。这座制造业重镇集聚着超过200家仪器仪表企业,2024年产业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7%,但专利转化率长期徘徊在28%的行业均值。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三年仪器仪表领域专利纠纷案件年均增长42%,暴露出创新主体各自为战的系统性风险。
"单个企业应对国际专利壁垒如同螳臂当车。"联合体首任理事长单位代表、泰昂仪器CEO李振华在就职演讲中直言。该平台将构建"专利池+标准联盟+跨境维权"三位一体机制,计划年内完成300项核心专利的交叉许可,建立产业技术路线图预警系统,并设立5000万元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敏现场解读称,这种创新联合体模式破解了"专利丛林"困局,通过专利组合管理可使研发效率提升40%以上。东莞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已着手搭建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覆盖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万条专利数据,预计将使企业海外布局成本降低60%。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体同步启动"湾区仪器仪表产业标准提升工程",首批7家成员单位联合申报的显微成像系统团体标准已通过国家标委会初审。张战胜秘书长透露,平台将建立恶意侵权企业黑名单制度,并联动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技术事实查明"快车道"。
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调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质谱仪。这个投资2.3亿元的项目正是联合体首批重点扶持对象,其研发的核心传感器技术已突破海外垄断。随着RCEP知识产权章节的全面实施,联合体正谋划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维权服务站,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出海构筑"专利护城河"。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