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中心市场的空气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果蔬的清新。摊位边,工作人员正弯腰仔细检查每个泡沫箱底,倾倒掉可能残留的积水;排水沟旁,喷洒设备进行着当天的第二次全面消杀。负责人王继光穿梭在人群中,向商户递上防蚊宣传单和蚊香,反复叮嘱“零积水”的要求。“市场主导、商户联动”,这个人员密集、物流高频的场所,正通过精细化管理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蚊墙”——每日两次无死角消杀、专人定时巡查清垃圾积水、商户主动参与“除四害”,从源头上斩断蚊虫孳生链条。
农贸市场之外,防控压力同样聚焦在易孳生蚊虫的机动车维修行业。桥头镇刚召开了一场覆盖252家维修企业(业户)的虫媒传染病防控会议。现场气氛肃然,企业负责人逐一签下《关于持续做好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的告知书》,承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这份具有约束力的“防蚊令”,明确了“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的核心任务及惩戒措施。自7月22日起,桥头交通运输分局已累计出动112人次,对314家次交通运输企业开展防控专项检查,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环。
技术革新正在改变传统消杀模式。 石水口村,消杀队员莫师傅背上新配备的锂电池超低容量喷雾器,启动开关,细密的白色药雾瞬间弥漫开来。这台仅重9公斤的设备,解决了困扰他五年的难题——传统手动喷雾器需费力按压摇杆,一桶药仅能维持十几分钟。而现在,新设备续航可达4小时,药剂雾化颗粒细至50微米以下,能精准渗透砖缝角落,在同等药量下,消杀覆盖范围跃升至传统方式的3倍。全镇30台超低容量喷雾器、14台烟雾机已武装到各村(社区)消杀队。它们将与孳生地清理、防蚊设施安装等举措协同发力,构建起“设备消杀+源头治理+群众参与”的立体防控体系,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