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教非遗破壁行动:6000市民见证传统技艺融合科技新生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5-13 09:15:27
 
  2025年5月10日上午,东莞市文化馆化身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场域,52项非遗传承成果在职业教育赋能下实现惊艳蜕变。这场由市教育局与文化馆联合打造的非遗活化实验,以"技能传承非遗,匠心对话未来"为轴心,通过43个创意展位、20项沉浸式体验和8场跨界展演,构建起非遗文化传承的立体化生态场景。6000余名市民在AR互动、3D打印与传统技艺交织的场域中,见证职业教育如何重塑非遗基因。
  非遗传承实验室里,传统手作正经历着颠覆性创新。在数字技术展区,塘厦盒篮的编织密码被转化为三维建模数据,龙形拳的招式轨迹通过动作捕捉系统生成动态模型,下棋机器人执子演绎着传统博弈智慧。当观众扫码唤醒"瑞兽莞灵"IP的AR立体动画时,麒麟神兽已换上赛博新装。非遗大师工作室则上演着材料革命:食品雕刻师以果酱绘制水墨丹青,广绣传人将潮绣技法融入轻奢箱包设计,钩针勾花技艺正批量生产国潮手办。这种"非遗产业化"的职教实践,让文化传承跳出博物馆橱窗,直击年轻消费市场。
  文化感知场域的设计凸显现代传播思维。非遗习艺区推出潮绣旗袍书签制作等5场大师课,150个名额在"文化莞家"公众号开放即遭秒杀。亲子家庭在榫卯解锁区破解传统建筑密码,白领群体在漆扇制作台调试化学显色配方,青少年围着3D打印笔创作立体糖画。文化馆负责人透露,魔法黏土区日均接待300组家庭,绣球豆腐的0.1毫米刀工展示引发短视频传播热潮。这种"做中学"的传播模式,使非遗技艺习得转化为社交货币在市民圈层裂变。
 
  职教改革实验室在此次展会中揭开面纱。东莞独创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起产教融合新范式:中职学校联手唯美陶瓷等企业共建非遗产业学院,学徒在真实生产线上完成从缠花手艺人到产品工程师的蜕变。某高职院校将龙舟制作分解为28个标准化教学模块,学生在3D建模课程中重构传统工艺参数。这种"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的双螺旋培养模式,正在孵化非遗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职教体系已为非遗行业输送213名具备数字素养的现场工程师,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
 
  这场持续整日的文化实验,最终在国风走秀与传统武术的时空对话中落下帷幕。当簪花手作胸针遇见智能穿戴设备,当宋代点茶技艺碰撞新式茶饮配方,东莞职教体系用实践证明:非遗活化的密码不在于固守传统形制,而在于构建传统基因与现代产业的适配系统。文化馆三楼展厅的灯光虽已熄灭,但这场破壁实验激发的文化势能,正在产教融合的深水区持续释放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