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8日硝烟弥漫的擂台赛现场,万江街道11个社区展开了一场刀刃相见的环境提升攻坚战。党组织书记们携带着数据化成果矩阵与可视化改造方案短兵相接,从万江到黄粘洲的基层治理团队在聚光灯下亮出真功夫——这场以"百千万工程"为战场的比武较劲,将街道年度环境整治推向白热化阶段。胜利社区以碾压性优势摘得魁首,其创新性提出的"三线整治+智慧停车"双轨模式赢得评委团全票认可,谷涌社区凭借农房风貌提升工程的工业设计美学突围获亚军,小享社区则靠"四小园"生态链建设逆袭跻身三甲。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是万江街道三年来持续加码的治理革命。2024年首度试水的八张工作清单已催生4500+智慧停车位、10.4公里天际线净化工程等硬核成果,而今年升级的十张清单更将矛头直指基层治理痛点:滘联、新村等社区在省级典型村培育中率先破局,拔蛟窝社区以"美丽庭院2.0"标准冲击省级第三批典型村资格。值得关注的是,街道将绿美建设与产业升级深度捆绑,1075户庭院经济样板已孵化出3个千万级花卉产业链。
当其他地区还在纸上谈兵时,万江已构建起"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作战体系。石美社区利用5G物联网打造的智能环卫系统,将垃圾清运效率提升300%;坝头社区通过"三旧"改造腾挪出的产业空间,成功引入两家上市企业区域总部。数据显示,街道年度环境整治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到1:7.3,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正在改写传统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
硝烟未散的擂台上,万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放出狠话:"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到至少三个社区冲进全省治理二十强榜单!"随着十张工作清单全面落地,这场始于停车位争夺战的基层治理革命,正演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当别的街道还在为垃圾分类头疼时,万江的社区书记们已经在谋划如何用AR技术重构公共空间——基层治理的维度战争,在这里提前打响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