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老”蓝领

经济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0-14 08:17   热门评论
翠姨用对讲从微信上接单
 
  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老”蓝领
 
  85后,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几乎与互联网基因密不可分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命里自然的存在。
 
  然而有这样一个蓝领群体,他们生于更早的年代,在流水线或者建筑工地谋生,一度离年轻人“痴迷”的手机互联网生态很遥远。早在2013年,国内手机应用管理平台豌豆荚派了一个团队到东莞长安,调研蓝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还不够普遍;两年以后的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的洪流中,有报告显示智能机在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普及比例已高达68%,蓝领们也再无法置之度外,开始痛并快乐地被“革”命。
 
  家政工翠姨:不会玩微信就不能应聘促销员
 
  翠姨
 
  年纪:45岁
 
  籍贯:湖南郴州嘉禾
 
  身份:促销员、家政阿姨、裁缝
 
  使用习惯:常用微信工作打卡及有时收取钟点工劳务费。手写输入打字比较慢,为节省流量,通常打完字才打开蜂窝移动数据发送。
 
  “如果只是为了聊天为了玩,我才没那个心思去学习呢!可是为了谋生,为了挣钱,不会就要被淘汰,再难也要学。何况,学起来发现并不难。”
 
  翠姨名叫李三翠,个子不高,已经是当外婆的人了,却有着惊人的精力,一周打好几份兼职,工作日一天去两三户人家做钟点工,周末上午在市场摆摊做针线活。
 
  翠姨是个恋旧的人,1991年来东莞就在东湖花园背后的城中村租了一套房子,现在都没换过住地;然而今年6月翠姨不得不把多年的老手机换成智能机,成功通过了一家大牌商超的促销员面试,而不会用智能机的人都被淘汰了。
 
  会玩微信成为面试通行证
 
  翠姨对于智能手机这个玩意儿,一开始是拒绝的。她大女儿25岁,小儿子16岁,过去在她面前玩手机是要被唠叨的:“不要沉迷这个东西。”所以今年5月底,她的老公准备送她一个智能手机的时候,她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我觉得现在这个手机用得挺好,能打电话,能看时间。我不需要。”
 
  翠姨当时一周做几户钟点工家政和针线活,老公在东莞某物业工作,心疼老婆为了这个家兼职辛苦,还是瞒着她花1800块钱买了一款高端的小米手机送给她,还下了断言:“你玩玩就会喜欢的”。翠姨当时还急得直跺脚。1800块,这钱每一分每一角都挣得多不容易啊,这手机一开始还不舍得用。
 
  6月时为了多做一份兼职,翠姨去面试了东湖花园沃尔玛的周末促销员,每天120元的工资在她看来还是挺不错的,做一户钟点工一次也才收入80- 100块。眼看着一起去面试的同龄70后都悻悻而归,她心里忖度着不会商场都嫌弃她们年纪大了呀。
 
  没想到面试时,人力资源的小姑娘首先问她:“你会微信吗?”她战战兢兢地拿出下载了微信的手机,就这么通过了面试,开始上岗了。原来现在商场的考勤要通过微信来进行,各促销小组也要通过微信上报和统计业务量,除了翠姨以外不懂微信的70后甚至60后,就这么被刷下来了。
 
  “如果只是为了聊天为了玩,我才没那个心思去学习呢!可是为了谋生,为了挣钱,不会就要被淘汰,再难也要学。何况,学起来发现并不难。”翠姨回家赶紧让孩子教她玩微信,怎么加人,怎么用手写打字,怎么分享位置,每一个都学得并不容易,有时候还跟老公一起切磋。老公在租住的民房里装了w ifi,让她反复练习,翠姨终于能够应对上班时的各种需要了。
 
  做钟点工和缝纫都互联网+了
 
  经过几个月的熟悉,翠姨现在能够娴熟地运用微信打卡和汇报销售工作,时不时发几个朋友圈,还能用手机上Q Q和两个小外孙视频,还学会网购,不过只会货到付款。勤俭的她怕费钱,只办理了10块钱的月流量包,在外面没有w ifi的时候,只有工作或者联系需要才打开蜂窝移动数据,有时候打字太慢,她就一个字一个字打完,才打开流量发送信息。
 
  “我在东骏豪苑做钟点工,那家女主人特别欣赏我,说像我这个年纪这么潮的阿姨真不多了,还给我介绍了新的一家钟点工工作。”翠姨说当时她怕找不到路,对方一个地址分享发过来,她大概看懂了就能找上门去。
 
  智能机对她工作的改变还不止这些。以前她做裁缝兼职还要搬个缝纫机到城中村的菜市场,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等生意,现在她名声打开了,只要加了她微信的人,可以网上预约好要缝制什么,做成什么效果,然后拿到她家或者她做家政的时候顺便去收取衣物,节省了很多时间,甚至还有服务的家庭直接用微信红包给她打劳务费。用时下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钟点工和缝纫活都赶上互联网+了。
 
  翠姨对这个新名词闻所未闻:“我也不知道那些。只是希望能够多做点活,多攒点钱。出来打工这么多年,湖南老家的房子建好了,就想再辛苦一把多挣点钱装修好,以后老了可以回家过踏实日子。”
 
  塔吊工老张:手机能找工,和刨子一样是谋生工具
 
  张坤
 
  年纪:34岁
 
  籍贯:河南郑州
 
  身份:塔吊工人
 
  使用习惯:一般也很少开手机流量,只有在工作完成之后才打开看看。找工作、老乡联络以及听歌娱乐都靠手机。
 
  “现在手机能找工,和抹灰匠的抹子,和木工的刨子一样,是谋生挣钱的工具了。”
 
  张坤刚从东莞同沙一家工地几十米高塔吊上下来,在一夜入冬的季节,额头也微微发汗。他腋下夹着一个红色编织袋,赶紧喝一大杯水,然后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机,打开数据流量,看看老乡群里讨论的最新热点是什么。
 
  “一天在塔吊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没个讲话的人,很孤独,只有对讲机嗡嗡声。下来可以用手机,跟工友和老乡们交流交流。”张坤早生华发,咧嘴一笑,甚是满足。他家人还在河南,手机不仅是他在异乡打拼找人唠嗑的情感依托,还是找工作的好助手。
 
  三四个微信群里的意见领袖
 
  “一个消息发上去,一天内就能找到工作。”老张的Q Q群多得惊人,这么一刷下来起码有三四十个,什么东莞桥头建筑工群、河南老乡找工群、塔吊二群等,他现在就在同沙一个工地工作,工友们也通过群来交流,“我自己都建了三四个群。”
 
  别看老张平时言语不多,一天里跟同一个工地其他工种的工人交流不多,可他在虚拟社区中作为“群主”还是颇有江湖地位的。年纪比他小的,过来找工求指路的,或者是讨薪没经验的,他都能指点一二。跟他同一时间交流的,有松山湖某个在建工地脚手架上的90后,和地铁R 2线正在休息的电焊 工 ,在Q Q上隔空喊话。
 
  有时候老张也会在群里对蹦出来的新闻推送做一下评点,群里也有“愤青”或者“键盘侠”,老张却不大热衷:“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老张坦承工作挺辛苦,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工地也一般地处偏远,下班之后手机就是最大的娱乐,这些都不跟家里说:“可以在群上跟工友们聊聊,吹吹牛皮,咬咬牙,就这么过去了。”不过他的手机应用也多限于聊天,怕费流量很少视频,家人传一个照片过来,就够他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看好多天的。
 
  不用手机连工作都不好找
 
  问起张坤怎么对手机这么熟悉,他反问道:“工友几乎没有不用手机的,不用手机你怎么知道最新的信息?连工作都不好找!”
 
  老张这部小米手机已经用了快两年了,页面没有设置屏保图片,用的是一开始原机配置的那些A PP。他还不怎么熟悉如何使用A PP store下载新的软件,更不用说使用时下白领热衷的外卖软件或者购物软件了。
 
  最近东莞找工A PP“好工人”的员工来到他们工地,手把手地帮助包括老张在内的一群工人下载了这款可以帮助找工、讨薪的A PP,当时还受到工地工人的抵制。“有的人说,别下他们的,这是要骗我们的话费和流量的。”
 
  后来这个软件的地推在现场安装了w ifi,给工人送了月饼和洗衣粉,或者可以选择一件T恤,工人们才放弃抵制,把软件下载下来。来自湖北黄梅的90后张小宝,就在国庆节前通过这个软件找到了在松山湖一个工地贴瓷砖的工作。
 
  张坤虽然人称老张,对这种新生事务却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他觉得这个软件也许可以比老乡Q Q群收到更详细的发包方信息,他觉得现在手机能找工,和抹灰匠的抹子,和木工的刨子一样,是谋生挣钱的工具了。
 
  说到未来,老张还没有回老家的打算:“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想多学习一点,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东莞这里做得熟了,有能力开个公司做老板。”(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