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发布 游客逗留时间偏短
“制造业之都”东莞要打造成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这是在日前公布的《东莞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里提到的。在外地游客固有印象里,东莞就是一片厂房连着另一片厂房,“世界工厂”如何发展旅游业?其实不然,请看这一惊人数字:东莞的旅游经济总量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和佛山之后。根据规划方向,东莞计划在5年后的2020年,达到旅游总收入750亿元,占全市GDP的5%。
东莞旅游总收入居全省第四
东莞是一个工业城市,以往旅游业是作为工业的配套服务产业而存在的。工业的勃兴遮蔽了旅游业的荣光,但其实东莞的旅游业也走出了一条“经济驱动型商务旅游”发展之路。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3年,东莞接待游客人次2826.3万,实现旅游总收入346.4亿元。接待国内旅游2408.3万人次,入境旅游418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发展前景看好。旅游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四,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东莞旅游总收入持续三年稳居全省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和佛山。市场份额也从2010年的4.9%升为2013年的5.4%。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旅游业对东莞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此,在该规划中还定下目标,在2020年,东莞要力争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年增长率在5%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750亿元,年增长率在10%以上,旅游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资源丰富,没有真正的特色品牌
该规划中指出,东莞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一些旅游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潜力等级,但现有产品等级相对较低,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效果不明显,大多停留在观赏的层次,自然与文化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使自然景观缺少文化底蕴,文化景观缺少载体,开发程度不够深入。
东莞在物质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的景区景点先后建成。而非物质性旅游资源却相对薄弱。东莞有众多的非物质旅游资源,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但开发成旅游产品的资源很少,应该成为今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点。
各镇街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单打独斗,过于注重本身资源的开发,忽视了与周边镇街的统筹与协作,造成资源浪费与景区的同质化,加剧东莞旅游市场的内部竞争。
景区景点众多,但许多有内在联系的景区,由于行政区划或其他原因被隔离开来,使得单一景区景点的规模小、层次不高、吸引力低。有一批A级以上景区,但却没有真正的特色品牌。
[对策]
避免各镇单打独斗留住游客扩大消费
如何根据来莞游客的特点,按照“城市即景区”的发展理念,真正把东莞打造成旅游形象品牌鲜明、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在市场拓展的主要任务就是着重解决“城市过夜游客缺乏与景点游客的共享、景区打造和市场营销、游客逗留时间短且消费不足”等问题。
此外,还要从市的层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与开发,打破镇街的行政壁垒,促进镇街之间的协作,避免各镇单打独斗与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要选择有巨大潜力的旅游资源,并集中力量对其进行重点打造,或在合适的区域引进适宜的重大旅游项目,形成具有强吸引力的顶级名牌旅游产品,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对散乱的资源,以历史或地理为主线进行整合,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特色,打造具有东莞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景区与景区、景区与酒店、旅行社等行业,市内景区与周边省市景区的联动,镇街间旅游功能的互补,实现游客与资源的共享。(来源:南方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