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举办的海博会吸引了来自沿线国家的全国性采购商、中国国字号的八大商协会以及国内的广百集团、武汉中百等商贸龙头企业,共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1.5万专业买手到场采购。
截至2日中午,入场观展、采购的人员达9.65万人次。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超亿元项目179个)。近九成参展企业表示了开拓沿线国家市场的强烈意愿,希望借助海博会寻求更多合作商机。
海博会期间,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徐建华表示,东莞将充分借助海博会,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努力争当全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市”,为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推动东莞科学发展开辟重要平台。袁宝成说,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东莞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制造”特色和优势,加强合作对接,实现互利共赢。
数读海博会
□入场观展、采购的人员达9.65万人次
□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451个 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
□近九成参展企业希望借海博会寻求商机
徐建华: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引导东莞与沿线国家企业围绕产业链分工开展合作
谈展会意义有助于提高东莞开放型经济水平
记者:举办本次海博会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活动的举办对东莞有何意义?
徐建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增进沿线国家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为落实这一战略构想,广东省决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我市举办海博会。
办好这次活动,既是东莞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契机,也是东莞展示城市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利机遇。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办好这次盛会。同时,我们将充分借助海博会,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努力争当全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市,为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推动东莞科学发展开辟重要平台。
谈积极影响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
记者: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市,东莞的优势是什么?在交通物流方面将如何开展合作?
徐建华: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相比,东莞在海上丝绸之路西线和南线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次大陆和中亚、中东、非洲国家的航线最短、最便捷。
特别是虎门港已经建成投产17个3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开通航线24条,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我省沿海的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
我们将充分发挥紧靠货源腹地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设管理方面的合作,加快虎门港5万—10万吨泊位建设,积极开辟日韩、东南亚等国际航线,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全力建设珠江口东岸临港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内外贸沟通的重要通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和物流节点。
记者:东莞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海上丝绸之路对东莞的产业格局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徐建华:我们将拓展产业合作新领域。围绕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创新产业合作机制,引导和支持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企业围绕产业链分工开展合作,推进传统产业发展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加快松山湖大学创新城建设,依托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平台,建立科技合作新模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先进制造业的项目对接,推进创新、绿色、智能发展。
与此同时,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发挥东莞中以国际科技合作园区、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等示范作用,推动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各类产业合作园区,提升产业协作分工层次和水平。深化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服务产业合作,加强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产业合作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谈贸易合作充分挖掘双方间旅游市场潜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发展快速,接下来在贸易领域还会有哪些合作?
徐建华:作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外贸大市,近年来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呈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79亿美元,约占全国3.3%。东莞还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设立了海外经贸代表处。今年4月,在广东省与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举办的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东莞落实合作项目49个,总金额达34.05亿美元。
我们将充分借助海博会的平台优势,深化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打造东莞开放型经济“升级版”。进一步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通过建设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积极协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东莞为重要枢纽,扩大农产品、能源、工业制成品对我国的出口,同时扩大东莞对沿线国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居用品、鞋帽产品等商品的出口。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本土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积极开拓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新兴市场。加快推进外商投资管理服务试点改革,探索适应加工贸易“散养”的监管模式,深化口岸通关改革,搭建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信息互联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记者:自古以来,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东盟国家交往密切。在人文交流方面,东莞还有什么打算?
徐建华: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深厚。东莞寮步因历史上盛产特产沉香而成为南粤传统“四市”(香市、花市、珠市、药市)中的“香市”,是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香料之路”的代表集市。同时,作为重要侨乡,东莞约有25万海外侨胞,其中在东南亚的东莞籍华侨华人超过15万人,华侨文化悠久,人文交流根基深厚。今年,我们在马来西亚布城市捐资兴建了中马友谊园,举办了东莞“2014年印度尼西亚之夜”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将充分发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优势,在民心相通、民间相亲上多下功夫、多作贡献。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充分挖掘双方间旅游市场潜力,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积极探索相互组团,扩大游客往来。开展民俗、宗教、宗亲等民间友好交往,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人文圈,厚植交流合作的社会基础。开展系列主题城市营销活动,充分宣传展示我市改革发展新面貌、转型升级新成就,全面提升东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袁宝成:
参与海上丝路建设 发挥东莞制造优势
引进沿线国家的先进产业,支持莞企“走出去”投资
谈对外合作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
记者:海博会对东莞的产业贸易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将开展哪些合作?
袁宝成:正如大家所知,东莞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全市共有制造企业4万多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全球每8部手机就有1部产自东莞,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平均每5个人就拥有1件产自东莞的毛衣。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东莞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制造”特色和优势,加强合作对接,实现互利共赢,争当广东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市。
一是加强贸易合作。东莞将认真落实国家扩大进口和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战略,通过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居、鞋类等商品的出口,同时也从沿线国家扩大农产品、能源、工业制成品等的进口。
二是扩大双向投资。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大力引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先进产业和优质企业。同时支持东莞企业赴沿线国家投资,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工程承包领域的深度合作。
三是拓展金融合作。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跨区域金融机构合作,为东莞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要资本市场上市,采用首次公开募股、交换股权等方式融资,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
四是深化农业合作。充分发挥东莞作为农产品消费大市的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合作,不断扩大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合作生产和交易的规模,积极参与木材、天然橡胶等林木资源合作开发,拓展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发合作。
五是推进旅游人文合作。充分挖掘东莞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市场潜力,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引导东莞市民到沿线国家旅游,同时也吸引沿线国家市民到广东和东莞旅游,推动旅游成为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增进了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我们相信,随着海博会的顺利举办,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实现更大的互利共赢,关系也将更加牢固密切。
谈发展机遇有利于扩大东莞外贸出口
记者: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东莞意味着怎样的发展机遇?
袁宝成: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涉及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30多个国家。近年来,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发展迅速,贸易关系不断升级,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态势。
当前,中央和省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东莞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势所必然,责无旁贷。对东莞来说,参与到这一重大战略实施当中,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难得的重大机遇。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东莞外贸出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迅速,是非常重要的新兴市场。
二是有利于增加东莞生产原料供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资源比较丰富,东莞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农产品等可以从这些国家进口。
三是有利于加快推动东莞企业“走出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较快,也是东莞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阵地。
东莞将紧紧把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实现更大的发展。
谈举措成效对新兴市场出口快于全市水平
记者:最近两年,东莞一直致力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请问在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方面,东莞有些什么亮点举措和成效?
袁宝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型经济是东莞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开放型经济的带动和支撑,就没有东莞经济的起步腾飞和今天的城市地位。去年,东莞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若干意见》,从产业、贸易、创新、金融等7大方面,系统提出了40条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东莞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平台。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路一带”战略以来,我们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选取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开展经贸合作。
一是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多元平衡”的发展思路,大力拓展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各类新兴市场,市场份额明显扩大。去年东莞对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出口97.9亿美元,增长16.3%,快于全市出口9.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22%,快于全市出口17.1个百分点。
二是政府搭台,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先后组织了“走进东盟”、“走进南美”等一系列品牌经贸活动,帮助企业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今年4月,东莞在吉隆坡承办了“中国(广东)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签订合作项目23个,金额34亿美元,成果显著。
三是积极谋求科技合作。借助国际科技合作周等交流平台,成功引进了东莞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一批科技项目,促成了一大批各类科技和人才合作项目,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友城交流。广交天下朋友,先后与希腊萨洛尼卡市、韩国牙山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成双方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记者 段思午 靳延明 戴双城 实习生 周采妍 钟靖琪 胡国球
首届“海博会”闭幕 签约超1700亿元
为期三天的海博会今天落下帷幕,作为以全面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关系为目的大型博览会,首届“海博会”收到了丰硕成果,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
达成签约项目451个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泰国、印度、阿联酋、波兰等42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中,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5个。
截至今天中午,入场观展、采购的人员达9.65万人次。大会共达成签约项目451个,涉及签约资金1747亿元,超亿元项目就有179个。其中,投资项目92个,金额475亿元;“走出去”项目46个,金额258亿元;出口贸易项目216个,金额645亿元;进口贸易项目73个,金额271亿元;意向合作项目24个,金额98亿元。
参展企业代表罗美煌:“非常好,我觉得能在东莞办这样一个海博会,能够帮助东莞的跨境电商也好,加工贸易也好,能够促成非常好的一个发展商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支持跟继续去拓展的。”
企业借海博会寻求商机
展会期间,12个沿线国家主题馆全部设置了投资推介区,大打“招商牌”,吸引广东资本和游客。
记者蔡先艳:“据组委会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参展商还意犹未尽,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希望能够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市场的愿望,由此可以预见,海博会的经济效应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参展代表梁钟铭:“像东亚、南亚,比如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中东、阿联酋,这些国家(和地区),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所以我觉得,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走出去,同时吸引他们过来,我觉得这是双赢的局面。”
参展商代表郑博文:“我们做跨境电子商务,主要的方向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和陆上丝绸之路两条线,向金砖国家去延伸,把更多的中国的商品和更多中国品牌的产品,向这些国家去销售。有了跨境电子商务这么一个新型贸易方式,再加上海博会这种有力的平台,可以极大地助推这种商业效果。”
展会合作领域广泛
展会除经贸合作交流外,在旅游文化、物流航运等方面与各国也开展了广泛合作。其中,博览会吸引了11个国家的15个友好组织、4个国家的7个友城对子参会,韩国、印度、阿联酋等多个国家进行了文化展示。
记者 蔡先艳
3天海博会收获了什么?
从10月31日正式启动,到11月2日顺利闭幕,3天时间里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收获了什么?11月2日下午,海博会组委会举行成果发布会。
4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泰国、印度、阿联酋、波兰等42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中,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5个,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83%。
○多国(地区)政要(或前政要)、驻华、驻粤使领馆官员出席。其中,(前)正部级1人,副部级3人,大使1人,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21人。
○商界
参展企业1015家,展位2040个。其中,境外展位1193个。73家商协会参展,展位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境外商协会113个,组织了772家境外企业参展。
大型企业:三星集团、正大集团、丰益(嘉里)集团、华为集团等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展位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48家境外商协会的45位会长(企业家)到会。
○截至11月2日中午,入场观展、采购的人员达9.65万人次。来自沿线国家的全国性采购商,中国国字号的八大商协会,以及国内的广百集团、武汉中百等商贸龙头企业,共6000多家境内外采购企业、1.5万专业买手到场采购。
开通两条关键铁路线路
○博览会配套活动内容丰富,国际论坛、专家咨询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宣讲会等配套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题为“共建新纽带 同创新愿景——经贸、文化、旅游合作共赢”的国际论坛,由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十一主持,汇聚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7名重量级演讲嘉宾,800多名国内外来宾、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参加论坛。
——主题为“共建新纽带 谋求新发展——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专家咨询会,汇聚了政界、学界、媒体界等130多位资深人士,为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言谋策。
○11个国家的15个友好组织,韩国、印度、阿联酋等多个国家进行了文化展示。
——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土耳其航空、以色列航空等12个沿线国家航空公司参展。
——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以色列等6个沿线国家的旅游部门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展位。
——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5个国家的大型航运公司进驻。
○在全国率先引入口岸物流板块,推动开通“粤满俄”(广东—内蒙古满洲里口岸—俄罗斯)、“粤新欧”(广东—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中亚国家)集装箱铁路班列,助推华南地区的“水路-铁路”的无缝连接,打通往来东盟地区、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地区乃至欧洲的铁路货运通道,实现“一路一带”在时空上的有效连接。
○开通了海博会电商平台(海丝网),实现了展会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焦点问答
海博会,明年再见!
11月2日,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组委会举行成果发布会。组委会副主任刘晓捷,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杨晓棠,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省贸促会副会长邱招贤参加了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组委会秘书长吴军主持。
对于媒体最关心的海博会是否会继续办下去的问题,吴军说,只要海博会办得好,企业有需要,沿线国家积极参加,海博会应该能一届一届办下去。在发布会结束时,吴军意味深长地说:感谢大家参加海博会,我们来年再见。
问:海博会对于广东和东莞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可以用三个词简单概括。
一是实效。真金白银的1747亿元对接成果;实时开通运营的跨境电商平台;两条关键铁路线路的开通;都是实实在在的,马上可以转化为企业发展助力的成果。
二是机遇。通过海博会的举办,抢抓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机遇,为广东和东莞企业谋求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先手。对广东特别是东莞稳定外贸增长,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思路。
三是信心。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甚至是非沿线国家高度的参与热情,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博览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主动探索,积极作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信心。
问:和广交会相比,海博会有哪些特点?
答:海博会最大特点有二。一是发挥广东电子、轻工产品的制造业优势,将广东的制造生产能力与海丝沿线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二是发挥广东以及整个大陆市场的吸纳优势,推动东南亚特色产品进入大陆市场。例如,海博会上东南亚特色水果区,开展第一天就被专业采购商订购一空。
此外,海博会还注重口岸物流领域发展,展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组委会将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企业、商协会、政府部门共同不断优化办展模式。这个模式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也许也可以向广交会这种专业化展会发展。
问:广东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便利往来?
答:目前,广东口岸数量全国最多、口岸类型最齐全。全省现共设立一类口岸58个,约占全国1/5,其中港口口岸40个、航空口岸5个、铁路口岸4个、陆路口岸9个。
广东口岸客、货吞吐量全国最大,进出境人员、进出境交通工具约占全国总量的77%;进出口货运量、进出口集装箱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
广东还推动公路-水路-铁路多式联运,开通“粤满俄”(广东—内蒙古满洲里口岸-俄罗斯)、“粤新欧”(广东—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中亚国家)集装箱铁路班列,打造国际铁路水铁联运模式,打通往来欧洲、中亚、俄罗斯的铁路货运通道,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一带”的紧密衔接。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广东和海丝沿线国家港口、机场、陆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推进项目洽谈。同时扩大航班航线拓展,尤其注重发展旅游包机等形式。此外,还将全面推进“三个一”模式,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促进便利往来。
问:东莞作为海博会的主办城市,应如何向海丝沿线国家展示“东莞形象”,促进与这些国家文化交流?
答:海博会是东莞历届办展中规模最大、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展会。东莞历来重视与东盟国家的交往,却金亭碑就是很好的例子,碑文内容为纪念明代番禺县尹李恺对于暹罗商人赠金不受的廉政故事。故事不仅证明了东莞与海丝沿线国家经济往来互动良好,也表明了官员廉洁。
海博会的举行为东莞打造文化名城注入新活力。海博会上,友好城市牙山市长特地带领着数十名企业家到东莞参展。而马来西亚也表示,希望在东莞兴建马来西亚风情建筑。可以说,随着海博会的举行,东莞既保存了与海丝沿线国家交往的文化传统,也增添了新内容。
问:海博会明年是否会继续举办,是否会谋求升级为国家级展会?
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非沿线国家对参加海博会热情都很高,企业、商协会、政要积极参与,影响深远。签署的合作协议涉及贸易、投资、旅游、文化、“走出去”等多个领域。只要海博会办得好,企业有需要,沿岸国家积极参加,海博会应该一届一届办下去。同时有了各界广泛支持,海博会也将向国家级展会努力。
■延伸阅读
跨境电商成莞企学习关键词
下月东莞将在俄罗斯举办O2O外贸交易境外展
2014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成为东莞企业对接海丝沿线国家,展示制造业优势的又一重要平台。
在海博会上,“跨境电商”是东莞参展企业提得最多的词语。
东莞企业在跨境电商实践过程中还缺乏什么、需要学习什么、还需要改变什么?
跨境电商拓销路成败都在物流
东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东信公司董事长詹清海说,跨境电商为企业打开销路,很多东莞老板已经尝到了甜头。如之前主要做代工的新佳娜服饰有限公司,从去年起借助东信公司的跨境电商平台,将服装直接买到了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为企业打开了销路。
正如他们所描述的,跨境电商,正成为东莞企业打开销路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震认为,东莞是中国的制造业重镇,而制造业正是跨境电商的主战场。然而,这个载体在完备的过程中还需要时间,企业还需要在探索的路上“查漏补缺”。
东莞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肖华彬表示,毫无疑问,跨境电商对物流是最依赖也是最致命的的,跨境电商成败都在物流。
关于物流问题,新概念电商董事长唐万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由于缺乏对物流的考量,今年3月,网上店铺一天接了1.5万单,由于物流跟不上,超过了7天发货承诺,网上店铺被屏蔽一星期。唐万生总结道,企业在刚“触电”时应当充分考虑库存容量,事先对市场做好预估,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同样地,欧莎2007年启动电商业务,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完全自主。在物流方面,欧莎也有自己的心得。欧莎世家跨境电商总监紫龙说:“开始时我们把物流交由第三方处理,由于选择范围窄、业务量小,导致物流成本较高,甚至出现亏损,后来我们重新对物流进行筛选,重新选择,压缩更大利润空间。”
尽力将产品本土化关注线上消费需求
作为荷兰企业,Salesupply公司CEO为“东莞制造”介绍了海外市场情况。他说,大部分跨境电商都比较青睐英语市场,实际上,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欧、比利时、荷兰等也是跨境电商“蓝海”。Salesupply公司CEO提出,“本土化”是“东莞制造”抢滩外国市场致胜之道。
“举例而言,华为品牌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如果其要到荷兰进行销售,我会建议它先改个比较本土化名字。商家应该考虑到,华为这个名字对于荷兰人而言非常拗口,不利于品牌传播。”他强调,对于一些登陆国外的中国品牌,本地消费者往往并不买账。这并不是商品本身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其本土化工作并不到位。
他表示,在欧洲市场生存发展100%本土化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你的购物网站没有正确翻译,缺乏本地电话、客服、支付方式等要素,那等于你要放弃他们。我们公司曾经帮助一家卖体育用品的网站在荷兰增加了一个当地支付方式,结果一夜之间增加了110%的销量。”
关于企业本土化,紫龙也深有体会。企业刚开始进入跨境电商时,曾经直接将天猫产品全部搬上跨境电商网站,产品描述也不符合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结果外国客户下单时对尺码等细节不如国内客户留意,导致跨境网购退货率达5%,出现大量纠纷和差评。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用3个月时间优化选品,确定了消费者青睐的黑白灰三种颜色,码数也按照外国消费者身材重新描述,有效降低了退货率及差评率。
南极人是国内著名内衣企业,2013年度售出服装800万件。据南极人电商总经理高娟介绍,企业刚“试水”跨境电商时,投入了3个亿,第一年就出现了亏损。总结后发现,由于品牌在线下基础较好,企业刚开始不太关注线上消费者需求,仅站在企业本身角度进行产品选择。”高娟说,后来选品时,企业更多站在了消费者的角度,更关注消费者对于尺码适合度及颜色喜爱度。南极人接下来将推出两款更贴合用户体验的产品,其中一款冬天羽绒服能通过APP即时测量体温和心跳频率。(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