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音乐频道导播室监控屏骤亮蓝光——当《守护一江碧水》5.1声道水浪声漫过调音台,值班导播突然切大全景:实时收视曲线在湖南临湘段陡升27%。创作人曾梦乔此刻正在东莞工作室擦拭钢琴,琴键缝隙卡着松山湖的蒲草屑,那是为童谣《木鱼歌新唱》采风时沾上的记忆。
深夜琴房的非遗密码
南城艺教基地的隔音墙上,三十份谱纸堆至凌晨三点。谱面间跳动着特殊记号:某段《麒麟引凤》的过门需用莞香木梆敲击,童声合唱"千角灯"歌词旁标注"真假声转换"。两年前成立原创工作室时,曾梦乔从非遗馆借来麻涌咸水歌黑胶,将渔家女即兴转调融进《书香东莞》副歌。更艰难的是《小小指尖》创作:为精准匹配垃圾分类口诀韵律,她带学生蹲守垃圾转运站录音,半年修改28稿的废谱铺满整张会议桌。"当环卫工跟着旋律哼唱时,"她抚过垃圾分类奖杯,"那些熬红的眼才值了。"
洞庭波光里的松湖倒影
临湘采风船上,曾梦乔的录音笔浸透晨雾。当地渔民的"哟嗬"号子被转写成五线谱,船头摇晃的煤油灯化成《守护一江碧水》前奏的切分音。在粤湘商筹资晚宴上,她播放东莞童声合唱的临湘童谣片段,某建材商突然落泪:"这和我妈哄睡的调子一样!"130万善款当场认筹完毕。央视播出当晚,临湘五小音乐教室沸腾了——孩子们盯着屏幕里自己的合唱镜头,窗边鱼缸游动着东莞学生寄来的锦鲤。
如今工作室的创作日历排至年末,厚街非遗快闪的《莞草恋歌》正在编曲。曾梦乔撕下七月页面的便签:"下周带童声团重录《赛龙舟》,要采录中堂桡手划桨的水波声。"月光漫过钢琴上未完成的《岭南临湘双城谱》,谱纸边角粘着两片干透的茶叶:左边是东莞普洱茶饼碎末,右边是君山银针的春尖。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