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厅内,曾小敏的水袖拂过千年沉香屑,黄春强的唱腔穿透秦汉烽烟。7月1日,东莞原创粤剧《最是女儿香》完成最后联排,这部由盛和煜编剧、张曼君执导的时空史诗将于7月16日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当莞香氤氲遇上粤剧锣鼓,主创团队用五年采风淬炼的艺术结晶,正为岭南文化架起一座穿越千年的戏剧桥梁。
采风踏出历史年轮
在寮步镇沉香博物馆的香窖里,导演张曼君抚摸着结香三十年的沉香木:"这块‘绿奇楠’启发了第二幕的舞美设计。"创作团队七赴东莞的足迹浸透细节:东城采香人记录的"开香门"仪式化为先秦婚典场景,东莞展览馆的清代香炉拓片复刻成道具。编剧盛和煜更从《汉书》挖掘出汉武帝用莞香祭天的记载,将其融入"巫山云雨"唱段的历史背景。"长庚与莞儿的六世轮回,实则是莞香文化的千年流转。"张曼君指着剧本上跨越安史之乱、崖山海战的标记说。
声光织就香韵密码
作曲陈挥之的工作台上,编钟与电子合成器并置。"先秦用埙与骨笛,盛唐换琵琶与筚篥。"他演示主题旋律如何随朝代幻化——汉宫夜宴段加入编磬清响,民国章节混入黑胶唱片杂音。唱腔设计梁妙翠的创新更大胆:在"魂断崖山"高潮段融入地水南音,饰演精灵的舞者用现代舞肢体表现香魂离散。最震撼的当属多媒体设计:当曾小敏饰演的莞儿跳入铸香炉,全息投影将香灰升腾为银河星斗,霎时点燃排练场惊呼。
新老共铸舞台奇观
黄春强为"将军转世"戏份设计了一套倒踢紫金冠接僵尸的绝活:"这身段融合了粤剧传统与武侠片动态。"青年演员苏国进更在"香灵斗法"桥段加入跑酷元素。服装设计阳东霖从莞香色谱提取灵感:莞儿初世襦裙染"蜜脂黄",末世旗袍渐变"莺羽绿"。这些创新被严格锚定在艺术本体——文华奖得主曾小敏坚持用水磨腔演唱核心唱段:"‘一缕香魂寄沧海’这句拖腔,必须用传统子喉才够苍凉。"
随着巡演箱贴上广州、江门的行程标签,三十箱定制香道道具即将启程。这缕从东莞飘出的艺术沉香,将在岭南剧场萦绕整个盛夏。
巡演日程
广州站:7月16-17日 广州大剧院
东莞站:7月30-31日 玉兰大剧院
江门站:8月8日 侨都大剧院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