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终场追光灯熄灭刹那,十二把油纸伞在舞台中央铺成星芒。6月29日夜的东莞玉兰大剧院,观众席爆发的掌声持续七分钟,舞者谢幕时旗袍下摆的雨痕尚未干透——这幕雨夜谍战舞剧的余韵,正式拉开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演出季的帷幕。从六月到岁末,这座岭南艺术殿堂将化作时光隧道:芭蕾舞鞋将踏过琼崖椰林,音乐剧少年将穿越虎门销烟现场,四重唱和声将漫过黄河波涛。
道具间里陈列着两套截然不同的戏服。深灰色长衫属于刚下档的《电波》男主角,旁边挂着缀满电子纹路的"时空战甲"。剧院艺术总监的手指抚过战甲胸前的1839激光刻痕:"下月原创音乐剧里,少年将在虚拟游戏中亲历虎门销烟。"排练厅里,青年演员正对着全息投影的罂粟花海嘶吼禁烟宣言,历史教师现场指导演员把控林则徐的顿挫语调:"要让青少年观众听出台词里的民族心跳。"
档案室泛黄的《红色娘子军》总谱上,新增了琼州方言合唱段。中央芭蕾舞团编导用红笔圈出第三幕:"这里要放大琼花踢枪的爆发力,她赤足踏过荆棘的舞步就是抗战精神的具象化。"道具组连夜赶制的椰林布景间,芭蕾舞者绷直的足尖在木地板划出沙沙声。
声乐指导在黑板上画着和声波形图。"八只眼"演唱组正在调试《游击队歌》的四声部复调。男中音歌唱家突然喊停:"'我们都是神枪手'这句要唱出膛线摩擦感!"隔壁琴房,中央歌剧院首席反复锤炼《黄河颂》的吐字,钢琴伴奏的左手和弦特意加重半音——那是惊涛拍岸的音乐隐喻。
这些艺术淬炼延伸至剧院之外。排练厅的落地镜前,中学生艺术团正排练《穿越1839》的群舞片段,动作捕捉系统将他们的舞姿实时投射到虎门纪念馆的电子幕墙。艺术沙龙的长桌上,虎门老炮台的黑白照片与音乐剧分镜图并置,历史学者指着虚拟火焰特效说:"当年销烟池的温度是231摄氏度。"
当首轮演出票务系统开启时,红色主题党课的预约通道同步激活。那些在油纸伞上凝结的雨露、全息投影中的罂粟花影、芭蕾舞鞋磨穿的缎面,正编织成东莞献给抗战胜利80周年的艺术长卷。
午夜时分,《穿越1839》的虚拟火焰仍在排练厅投影屏燃烧。道具师将虎门销烟场景的3D模型存入移动硬盘,屏幕反光中浮现剧场穹顶的星空灯阵。而在东莞图书馆特藏室,林则徐手稿的玻璃展柜旁,新设的演出季文献专架正迎来首批观众——那些在舞台跃动的光影,终将在城市记忆里刻下新的年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