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的精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并落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要求,东莞市教育局于2025年发布了《探秘莞邑-每周半天校外科普特色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活动指南》)。该指南旨在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半天的校外特色活动,完善相关课程的全市域开发与共享机制,并分类建立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库。
《活动指南》围绕六大主题展开,包括“科学+教育科研”“科学+科技场馆”“科学+产业发展”“科学+生命健康”“科学+生态农林”和“科学+非遗文化”。经过全市范围内的征集和专家评审,共整合了122个科学活动场馆,每个场馆都提供了详细的预约信息、场馆介绍、活动流程和拓展活动建议。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校外实践资源体系,为学校系统化开展校外科普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该指南还鼓励各镇街和园区积极挖掘和整合本土特色资源,推动每周半天的校外特色活动进一步发展。
为了推动《活动指南》的课程化实施,市教育局从“自然与生命科学”“环保与生态建设”“技术与工程应用”“人文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精选了科学探秘主题,并按照“困秘、解秘、探秘、知秘、用秘、展秘”六个环节进行设计。最终精选出的24个科学探秘主题被汇编成《探秘莞邑·六秘解码:东莞科学探秘24例》,供广大师生参考。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每周半天的校外特色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科学+教育科研”主题下,学生可以参观11个活动场馆,涵盖原子物理、材料学、气象、天文、光电等领域。例如,他们可以前往中国散裂中子源与科学家进行零距离接触交流,或者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了解新一代材料如何推动产业变革。
“科学+科技场馆”主题整合了全市15处科普活动场馆,带领学生走进人工智能、数学思维、生态环保、材料科学、公共安全等多个现代科技前沿领域。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展品,了解基础科学原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
“科学+产业发展”主题则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魅力,了解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品从创意到现实的整个过程。在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3D打印与智能制造将展示如何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成真。
“科学+生命健康”主题整合了全市17处特色健康科普场馆,涉及睡眠科学、运动健康、动物医学、口腔保健、应急救援等领域。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领悟健康生活的科学真谛。
“科学+生态农林”主题将整座城市变成一个自然实验室,22个生态活动点将引领学生开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发现之旅。学生可以参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和林业科学研究所,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和自然考察。
最后,“科学+非遗文化”主题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解开传统技艺背后的科学谜题。例如,在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学生可以探索植物分泌物的化学奥秘。
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东莞市教育局旨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培养科学的生活观念,同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