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东莞市博物馆与中山大学在建设中的新馆项目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文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启为期十年的深度产教融合计划。这场被业界视为"学术立馆"战略首秀的合作,标志着东莞文博事业正式进入高校智力赋能新阶段。
作为岭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立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其新馆建设以4万平米体量对标国家一级馆标准,剑指大湾区文化中枢的战略定位,与中山大学考古学、人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形成天然契合。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合作突破常规"实习基地"模式,直接介入新馆筹建运营全周期,在课程研发、课题攻关、管理创新等深水区展开探索。"这不是简单的资源置换,而是重构文博人才培养生态。"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在签约现场强调。据透露,合作将采用"双导师制"与"项目驱动"模式,学生培养方案直接对接新馆策展、文物修复等23项实操课题。中山大学方面则计划派驻由长江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度参与东莞城市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莞讯网观点:这场跨越学界与业界的十年之约,不仅破解了文博领域长期存在的产教脱节困局,更通过制度创新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当百年学府遇上世纪工程,或将重塑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东莞范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