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横沥镇田饶步村,荔枝红晕未褪,朱顶红幼苗已在林荫下疯长。圣茵花卉总经理张文心俯身拨开叶片,露出球茎上初绽的绯红花苞:“这片林子藏着双重丰收密码!”她身后的千亩圣荔园里,四十年树龄的荔枝树冠如盖,300余万株耐阴朱顶红在根系间蔓延——这种“上果下花”的立体模式,正为东莞“百千万工程”写下生动注脚。
林荫层叠激活土地潜能
“荔枝采摘后林地闲置大半年,朱顶红恰需遮阴环境。”张文心抹去额角汗珠,指尖划过刚扩种的苗圃。去年起,圣茵将林下经济模式复制到东莞对口帮扶的韶关南雄:长市村的10亩试验田仅用一年,便为村集体创收超10万元。正在装车的种苗将发往惠州祥岗村,包装箱上“政府+合作社+龙头”的蓝色印章格外醒目。“明年此时,五百万株朱顶红将在三省六村同步绽放。”
四十公里外的寮步镇荔枝林,咖啡香气悄然弥漫。新农人梁煜强托着云南小粒咖啡的青果,向参观者解释生态互补的奥秘:“荔枝树冠截留强光,咖啡浅根不抢养分。”2022年那批从网购幼苗起步的试验田,如今已培育出获国家知识产权的“莞咖一号”。更意外的是,遮阴种植的荔枝糖度提升2.3度,咖啡与荔枝的复合亩产值翻了三番。
政策春风催生共富果实
东莞农业农村局的扶持清单上,“林下经济示范园”被列为重点工程。在圣茵的朱顶红组培实验室,技术员正优化耐阴品种;梁煜强的咖啡园则变身研学基地,孩子们通过VR眼镜观察根系共生系统。当荔枝季撞上咖啡花期,文旅部门规划的“果香咖啡径”将串联起二十个特色农园。“农田变景区不是梦!”正在勘测露营位的设计师指着规划图——年底前,三条林下经济旅游专线将贯通莞韶帮扶村落。
夕照中的圣荔园,最后一车朱顶红种苗驶向南雄。张文心手机响起惠州果农的咨询电话,屏幕亮光映出她眼角的笑纹。这些在荔枝荫庇下生长的球茎,终将在更广阔的土地孕育出共富之花。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