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厂区夜班工人的电动车汇成光河,穿过大厚村新亮起的路灯。村党总支书记黄艳雅站在夜市规划图前,指尖划过近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三年前这里还蔓生荒草,如今推土机已进场平整土地。"常住人口从八千跃至两万,相当于每天新增十张吃饭的嘴。"她望着村口堵车的盛况感慨。碧桂园建筑群北侧,富美康电子厂的下工铃声中,穿工服的村民涌向临时小吃摊,炒粉摊主老陈翻动锅铲:"去年租下这摊位,收入翻了三倍。"
沉睡资产唤醒产城新脉动
银湖新村的废弃仓库正被钢架包裹,工改工项目的塔吊在比亚迪厂区南侧勾勒天际线。"二十六万平方米新厂房不是终点。"黄艳雅展开规划图,商业地块红线贯穿旧供销社,"下月这里将亮起夜市霓虹"。专业运营团队已进驻测量场地,烧烤区油烟净化装置正在安装。更隐蔽的变革发生在账本里:老旧物业改造后,村集体租赁收入较上年激增四成。在村委会议室的沙盘上,新商业中心模型与夜市灯火交相辉映,村民代表们正热议商铺招租方案。
人口红利淬炼宜居新肌理
放学时分,新建的休闲公园滑梯挤满孩童。带孙辈遛弯的张伯停在加装护栏的河塘边:"以前野塘淹过牲口,现在成了景观池。"停车场扩建工程刚竣工,比亚迪员工的私家车填满二百个新增车位。村道拓宽工程留下新鲜沥青痕迹,交通协管员老赵吹响哨子:"早高峰得三个辅警疏导。"黄艳雅指着电子台账上的民生投入占比——去年村集体收益的六成转化为护栏、路灯和监控设备。当暮色笼罩新修的篮球场,外地口音与客家话在此交融,投篮声应和着夜市筹备的钉锤声。
产业磁极持续释放动能:企业落户带动的本地就业岗位已超三千,便利店老板阿芳的营业额曲线与人口增长线同步上扬。黄艳雅抚过规划图中待建的社区医院地块:"明年要让新老村民共享升级版乡村生活。"推土机碾过商业综合体的地基时,大厚村的产城融合实验正驶入深水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